第JMA9版:江门新闻

利用遥感监测、在线监测、无人机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

让“江门蓝”成为“常客”

黄文生

本文字数:1216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文生)昨天,记者从江门市生态环境局获悉,1月至5月,江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34天,优良天数比率88.7%,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1月至5月,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5个地表水国考及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均保持100%。省考水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其中,1月至4月,江门市在全省城市省考断面水环境质量中排名第5;1月至5月,江门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90.3%,优于考核目标5.3个百分点;1月至4月,江门市4条主要入海河流及1条共考河流入海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据悉,2025年,江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多点发力,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侨乡最亮眼的发展底色与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在大气环境治理上,江门不仅着眼于污染源的控制,更通过系统部署和协同防控,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大力推进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治理减排,完成生物质锅炉淘汰、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装置和浮筒式浮盘储罐等项目的整改。同时,利用遥感监测、在线监测、走航监测、无人机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强化污染源非现场监管,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的稳步提升,让“江门蓝”成为“常客”。

  在筑牢土壤安全基底方面,江门市除了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外,还持续深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完成了多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并推动重点企业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据介绍,江门市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不断探索打造了多项绿色低碳发展“江门经验”:打造“无废陈皮产业链”,推动7个柑肉资源化利用项目投产,年加工处理能力超15万吨,让原本被丢弃的柑肉变废为宝,打通新会柑全量利用价值链;打造“新能源电池无废产业链”,在全市布局44个废旧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引进投产7家废旧电池再生利用企业,设计产能超56万吨/年,形成了原材料生产、电池制造、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以及电池研发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产业链。

  据介绍,江门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坚持运用新技术更新旧动能,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帮扶企业排查落后生产工艺设备、低效失效污染治理设施,支持企业对生产设备、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垃圾处理等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在助推企业绿色转型的同时,市生态环境局也注重将高标准监管与人性化执法有机结合,全力推进“严管优服”举措的精准落地,力求实现管理与服务的高效平衡。今年4月,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在2022年制定实施的《江门市生态环境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环境违法行为清单》的基础上进行更新优化,对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水、大气、固体废物、噪声、土壤污染环境防治规定等11大类、40种违法行为以及对应的免罚情节进行了细化,进一步增强指导性和操作性。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江门新闻 JMA9让“江门蓝”成为“常客” 黄文生2025-06-12 2 2025年06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