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要闻

一盏煤油灯点亮造梦之路

浩洋股份的“四盏灯”见证广州舞台灯光产业的智造升级

肖桂来

本文字数:2796

  蒋伟楷夫妇参加浩洋股份新总部首台摇头灯的下线仪式。

  阿尔干灯

  蒋伟楷夫妇

  扫码看蒋伟楷的创业故事

  创业信物——创新者与他们的“头啖汤”⑪

  总统筹:秦晖、余靖

  执行统筹:肖桂来、梁倩薇、王树云

  创业信物

  阿尔干灯不仅是灯光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浩洋股份坚持自主研发的精神源泉之一。

  创业年鉴

  1995年,创始人蒋伟楷投身舞台灯光设备领域;

  1998年,公司研发出全国首台MH-250电脑摇头灯;

  2002年,公司第一批288台Flash2501摇头灯发往德国,开启出海征程;

  2022年,公司推出全球领先的“三合一”户外防水激光摇头灯;

  2025年,浩洋股份演艺灯光智能制造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向“世界一流光电科技企业”进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从北京奥运会到伦敦奥运会,从G20杭州峰会到欧洲歌唱大赛、卡塔尔世界杯,这些世界级的舞台上,总有一束束来自广东广州的灯光,点亮梦想,惊艳世界。全球七成的舞台灯光设备产自中国,其中95%来自广东。在广州,聚集着近3000家舞台灯光音响企业,年产值超500亿元。

  在产业聚集地广州番禺,有一家格外闪亮的企业——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它用一束束创新之光,把一座座世界舞台变成了梦幻的“造梦场”。

  灯光科技造梦的秘诀是什么?公司创始人蒋伟楷表示,公司珍藏着一盏由瑞士人阿尔干发明的煤油灯,它以10倍的发光效率,推动其在舞台场景广泛应用。它的创新精神深深启迪了蒋伟楷:“百年前一盏灯就能改变历史,今天的中国灯光企业,更要靠技术创新来突破!”

  正是带着这份信念,该公司从最初的5人小团队起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一路突围。如今,已成长为全球舞台灯光的龙头企业,不断推出令人惊叹的新产品,让中国灯光持续闪耀在世界舞台。

  启发之灯: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一路领先

  “这盏煤油灯,给我们很多启发!”在公司建设的“国际灯光博物馆”里,一盏看似普通的煤油灯面前,蒋伟楷向记者介绍说,这是阿尔干在1784年通过技术革新发明的一盏油灯,在灯光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2013年,蒋伟楷全盘收购位于以色列的“光之魅影”专业灯光博物馆,将其搬迁至中国。这盏灯也随之来到了新家,并被放置在博物馆显著位置。

  蒋伟楷说,这盏阿尔干灯改变了煤油灯的应用方法,它将传统的油炉子和玻璃灯罩巧妙地合二为一,通过两个圈紧紧托住一个圆柱形中空灯芯,内圈的设计允许空气流通,大大提升了氧气与灯芯及油的接触,从而提升煤油的燃烧效率。“通过这一项技术创新,这盏灯的发光效率是普通油灯的10倍,亮度大大提升。”他说,这也让阿尔干灯在当时欧洲剧院得到广泛应用,为舞台照明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阿尔干灯的故事时刻提醒我们,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蒋伟楷说,“回顾创业历程,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我们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

  另一个启发是,科技创新成果要得到保护,创新才能持续。在200多年前,阿尔干就有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他为这盏灯的技术创新申请了专利保护。我们也要思考如何保护创新,以更好地将我们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成果,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创新。”蒋伟楷说。

  除了这盏阿尔干灯,该公司的国际灯光博物馆还收藏了另外三盏有标志性意义的灯具——中国首台自研MH-250电脑摇头灯、公司开启出海征程的Flash2501摇头灯、全球领先的“三合一”激光摇头灯,它们见证了一家舞台灯光企业的创新足迹,也是中国“智造”崛起的缩影。

  破局之灯:自研电脑摇头灯打破垄断

  20世纪90年代初,蹦迪文化在年轻人群中迅速兴起。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蒋伟楷敏锐捕捉到其中商机,毅然辞去外企工作,于1995年投身舞台灯光设备领域。

  当时,国内舞台灯光设备市场被国外品牌垄断,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应有限。凭借对舞台灯光的热爱与执着,蒋伟楷决心自主研发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脑摇头灯。

  1998年,公司首款自主研发的电脑摇头灯诞生,“这是我们第一台自主研发的使用MH-250灯泡的电脑摇头灯。”蒋伟楷说,产品一经推出便打破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长期垄断局面,受到市场广泛欢迎。

  “在产品推广初期,我们面临了诸多挑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积极沟通,国产灯首次被用于央视春晚的舞台,并且表现突出。”蒋伟楷说,这一成功为国产舞台灯进入高端演艺领域打出了响亮的“第一枪”,逐渐取代了进口灯具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创新的历程并不容易。蒋伟楷清楚地记得,创业初期工厂环境十分简陋,“因塑料开模成本过高,这款产品被迫采用铁皮外壳,连基础工业设计都需精打细算。”

  出海之灯:一次展会“破冰”国际市场

  2001年11月,中国叩开世贸组织大门。当时,企业的国内市场有了突破,蒋伟楷和妻子彭颖茹就想着出去闯一下。

  2002年的意大利SIB国际灯光展览会上,蒋伟楷夫妇带去4款自主研发舞台灯光产品参展,没想到,其中一款Flash2501摇头灯一炮而红,它以其现代感塑胶外壳和创新技术赢得欧洲客户的青睐。

  当年6月,第一批288台Flash2501发往德国,开启公司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征程。此后,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客户订单接踵而至,该产品年销量迅速突破5000台,“这一成绩在当时的国内舞台灯光企业中实属罕见。”

  蒋伟楷介绍,当时,欧洲市场对舞台灯光设备要求极为严格,无论是产品质量、性能指标,还是设计工艺,都有着近乎苛刻的标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克服一个个难题,在保证灯具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塑胶壳的轻量化与耐用性,以及提高灯具的散热效率,成功研发出符合欧洲市场标准的摇头灯。”

  “在任何领域,只要给我们一条可以透进阳光的缝隙,凭借中国人的钻研劲头、吃苦耐劳精神,我们就能生根发芽、突破生长。”浩洋股份联合创始人彭颖茹总结说。

  领先之灯:技术研发铸就全球竞争力

  蒋伟楷表示,2010年,在LED还占据主流的时代,公司就提前布局激光光源产品的研发,并于8年后推出激光光源的摇头灯,而2022年推出全球领先的“三合一”户外防水激光摇头灯,集光束、染色、图案于一体,成为行业内较早将激光光源应用到专业舞台灯领域的企业之一。这款产品曾斩获被誉为舞台灯光界“奥斯卡奖”的英国PLASA创新大奖,并应用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

  该公司研发人员介绍,这盏激光摇头灯身上凝聚着十几项专利,其高效散热系统兼顾防水和散热功能,可以让灯具在户外全天候使用,可对抗潮湿、盐雾、高海拔等恶劣环境。

  “位于沙漠地带的卡塔尔昼夜温差大,这款灯所具有的自适应散热系统,解决了这个难题。”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款激光摇头灯防盐雾时长达到1400小时,远超普通家用空调的96小时,可在海边固定安装5—10年正常使用。

  创新无止境。目前,该公司拥有一支由200多名业界顶尖人才组成的高科技创意团队,汇聚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地世界一流专家,他们倾力研究软件设计、光学设计、散热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平均每年开发新品数十款。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要闻 A4一盏煤油灯点亮造梦之路 肖桂来2025-06-10 2 2025年06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