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驾考防作弊别依赖“技术在场”

杨博

本文字数:719

  据央视网报道,一道驾考题目都没做的于某花,通过了科目一考试。她按要求穿上“防作弊服”,右手搭在鼠标上几乎一动不动,100道考题全部由“枪手”通过远程控制答完。

  驾考的网络系统是独立专网,“枪手”是怎么做到的?原来,考场与候考厅仅一墙之隔,一根私接的专用网线连接作弊设备,彻底攻破了内外网之间的物理隔离。为了做到这一点,犯罪嫌疑人分五个层级各负其责、分包牟利,疏通考场内外,其中的核心人员就是考场负责人。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驾考“包过”的背后,果然又是“蝇贪蚁腐”在作恶。

  多年以前,也是在反思石家庄的驾考舞弊案,一位来自地方检察系统的人士面对半月谈记者指出,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减少驾考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的确,人为因素是导致腐败的关键。然而,单凭独立专网这样的技术措施,就能有效阻断腐败吗?

  触目惊心的案例不断在告诫我们,技术从来只是一种工具。如果管理患上“技术依赖症”,那么“技术在场”未必能确保“治理在场”。譬如,在驾考改为“机考”后,有的地方在待考区要求考生利用音视频监控系统协助监管科目三的考场情况,发现有舞弊者即可向考试主管部门举报。然而,媒体调查发现,监控屏的画面一直定格在开考时那一刻,从未恢复过实时播放。别说发现人工考官、安全员与考生“眉来眼去”了,就连粗略浏览一下考场情况都无法做到。

  斩断灰色利益链条,关键要深化驾考改革,压缩驾校的垄断空间,切断权力寻租的渠道。对驾培行业而言,要改变重牌照发放、轻事后监管的模式,从源头切断寻租利益链。同时,积极发展智慧驾培,通过新技术降本增效,有效增加驾培市场供给。针对车管所系统,则要规范和强化审计监督,清除腐败窝案的土壤。当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融合,驾考中的贪腐之霾才有可能被阳光刺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驾考防作弊别依赖“技术在场” 杨博2025-06-06 2 2025年06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