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粤来粤好百千万·都市新闻

五年多来项目经理于浩参与打造多个“百千万工程”项目

为乡野换新颜 让河涌水更清

李天研

本文字数:2603

  人物名片

  于浩,黑龙江省海伦市人,33岁,工程师,中建二局二公司南沙“百千万工程”项目经理,曾负责万达广场等大型商业建筑项目,曾获公司“项目管理岗位明星”“创效达人”荣誉。近五年来,先后负责南沙明珠农业公园、南沙渔业产业园美丽渔场、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南沙区水域公共岸线整治工程、红海村红海路等多个“百千万工程”项目。

  位于南沙十四涌的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二期)项目。

  “百千万工程”项目带动人居环境提升。

  扫码看他的“百千万”故事

  我是“百千万”分之一 3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徐朋

  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旧房修缮一新,具有水乡特色的建筑沿岸排开,道路宽敞平坦,河涌清淤通畅,一派岭南乡村的新景象……位于南沙十四涌的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二期)项目,目前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不仅带动人居环境提升和产业发展,还让万顷沙镇变成“绿富美”。

  五年来,从南沙明珠农业公园、南沙美丽渔场到如今打造宜居宜业的新时代特色文化街区,中建二局二公司于浩团队以“小而美”的民生工程连接民心,“建”证乡镇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蝶变,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建设添砖加瓦。

  兼顾排放和净化 乡野农田变“打卡点”

  “道路坑洼、野草杂生,与普通的农田相比,别无二致。”2020年底,从西安来到广州的项目经理于浩,操刀南沙明珠农业公园,对第一次进场看到的景象他仍然记忆犹新。

  这是于浩首次接触园林工程,过往他多负责大型商业建筑,参与过长白山万达水乐园、包头九原万达广场等项目的建设。从市区大项目到“小而美”项目,有没有觉得是大材小用?于浩说:“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来讲,工程没有大小之分,业主既然选择信任我们,我们就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把项目干好。”

  万事开头难。设计之初,于浩常常奔走于各个生态园区观摩学习,反复构思城市田园设计,借鉴设计思路,为设计单位提供参考。进场初期,他带领项目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以院校教授为核心的“智囊团”全过程参与规划方案设计,为项目打赢“首战”提供智力支撑。

  矗立在园区入口的大门,由竹竿编制而成,充满亚热带特色。园区内,竹构的景观桥不仅有乡土风情,夜晚更展现出优雅的美感。为了达到最佳观感,于浩和技术团队模拟曲线形态反复推敲建模,过程采用3D打印,真实还原场景效果。厂家按照参数,通过全自动数控机床制作成型,竹构落地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也打通了施工工期“通道”,项目仅用20余天就完成了13个竹构现场施工。

  随后,在污水治理方面又出现棘手难题,如何避免施工生产、生活污水污染河道?在安装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基础上,于浩带领项目团队在河道水面覆植漂浮凤眼莲,用来吸收氮磷钾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做到“排放”“净化”两不误。

  随着工地上的机械声逐渐消弭,南沙明珠农业公园实现提前交付开园,乡野农田换上“新颜”,为来访游客创造舒适体验,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度假的“打卡地”。

  解决村民诉求 “烦心路”变“暖心路”

  2023年,凭借高效的执行力和丰富的生态修复施工经验,于浩团队中标南沙渔舟唱晚项目。项目对万顷沙十四涌两岸民居和水岸进行提升改造,深度融合疍家文化、渔港产业与湿地生态资源,打造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研学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

  项目周边是海鲜市场和食肆,每到节假日,过来吃海鲜的市民络绎不绝。得知工程要在自己店门口动工,店家们自然不太愿意。所以,于浩一开始就吃了“闭门羹”。团队都是外地人,不会粤语,和当地村民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减少对商家的影响,于浩决定对施工方案作出调整,由原来一次性施工,改为分两次施工,每次修半幅路面,保留店铺门前的通行功能。“这样虽然费时费力,给我们施工增加了麻烦,但是作为民生工程,必须要充分考虑村民的诉求。”

  为了做通店家的思想工作,于浩找到当地有名望的村民帮忙游说、担任“翻译”。“我们跟商家解释,修路是为了升级交通,等路修好了,周边环境变美了,你们的生意会更加红火。”经过多次登门解释,店家们终于同意施工。

  在推进建设期间,项目团队在施工区域显眼位置设立村民诉求反映联系人公示牌,收到村民反馈包括植被绿化、亮化照明、创意装置、宅院修缮、便道维修等20余条意见。针对问题,于浩组织施工班组对周边环境进行美化,包括修剪树枝、清理生活垃圾,利用混凝土余料帮村民修缮宅院。他们还帮助附近村民商户安装灯具开关插座、装喷淋,配合平整村广场,局部道路平整,定点帮扶红洋村安装500米栏杆。

  于浩和同事们的付出,商家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原有的不信任慢慢被打消,还主动到工地送清凉饮料,感谢工人的辛勤劳动。“从抵触到接纳,再到支持、感激,村民态度的转变让我们认识到,只要是实实在在做事,人心总是相通的。”

  渔舟唱晚项目只是广州“百千万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去年,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目前,全市累计培育26个典型镇,持续巩固提升第一批7个典型镇建设成效,高分通过省对第二批19个典型镇验收,加力推进今年第三批8个典型镇培育和验收。

  现在,渔舟唱晚项目已到尾声,于浩又开始投身下一个项目。他将转战广州最南端,对南沙湿地的主要入口和内部主要区域进行改造提升。这是他在广州负责的第7个“百千万工程”项目。正是因为有无数像于浩一样的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一个个乡村旧貌换新颜,一条条河涌变清变美,一座座园区拔地而起,推动着广东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画卷。

  心声说给“百千万”

  做民生工程真诚最重要

  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五年多,我很深的一个感受是,做民生工程,真诚非常重要。有没有真心实意地考虑村民的诉求,将心比心沟通寻找共识,实实在在推进工程,村民是能感觉到的。这是取得信任和支持的关键,有村民的合力推动,工程也会做得更快更好。

  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在建设过程中,作为总包单位要深入研究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文底蕴、经济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做设计方案、施工计划和技术方案,最大限度将建筑新技术融入乡村发展,帮助当地村民实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愿景。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精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的匠心建造,以“小而美”的暖心工程连接民心,让每一件民生工程都成为民心工程,为人民群众幸福“加码”,留下更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高质量完成“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粤来粤好百千万·都市新闻 A6为乡野换新颜 让河涌水更清 李天研2025-06-04 2 2025年06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