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协”奏曲
【开栏语】
珠江潮涌,改革风劲。广东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书写县域振兴、镇村蝶变的壮美新篇章。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节点,广东省政协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动员全省三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入一线调研,务实协商建言;强化民主监督,助推政策落地;汇聚各方资源,共谋发展良策。广大政协委员勇担时代使命,广泛联动社会各界,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火热实践,生动诠释了“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真挚情怀。
今日起,广州日报推出《“百千万”“协”奏曲》专栏,讲述广东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广泛汇聚智慧力量,在南粤大地合力奏响“百千万”“协”奏曲。
云端俯瞰,珠江如练蜿蜒入海,粤北群山苍翠接天。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以全国1.7%的国土面积贡献着11%的经济总量,创造了连续35年领跑全国经济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深情厚爱、山高水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广东省委、省政府将“百千万工程”作为广东的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以头号力度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政协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广东省政协以“协”的智慧、“商”的温度、“聚”的力量,动员省市县三级政协、全省近4万名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力量,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智慧凝结于提案字里行间,资源汇聚成振兴动能,助力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画卷,在山水田园间奏响“百千万”“协”奏曲。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朝露、贾政
凝心聚力 近4万名政协委员同心同向
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
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广东省政协迅速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主要领导同志带头把方向、深调研、谋举措、抓落实,把年度各项履职工作与助推“百千万工程”一体推进。
“助推龙门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助力建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龙门总医院”“以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助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聚焦“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任务,省政协明确各专门委员会履职方向与调研选题,力促每项调研成果为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区域潜力增添动能。
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实践中,每一位政协委员都责无旁贷。
全省政协系统凝聚组织优势、激活委员资源、动员界别群众,推动近4万政协委员凝聚起强大合力,以高效履职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人才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支撑。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在提案中提出,聚焦乡村新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完善涉农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农林人才。
当“百千万工程”的触角延伸至乡村治理深处,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一“隐秘角落”亟待被照亮。省政协委员郑晖关注乡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她在提案中建议,加快建设针对乡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的成效。
省政协委员不仅积极建言献策,更以真金白银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
黄少媚心系乡村教育,推动企业向清远飞来峡中心小学捐资助学;吕耀华以消费帮扶切入,推广连山特色农产品,直接带动农户增收;陈智豪以同乡会名义捐款支持“化州村BA”体育赛事,推动乡村文旅体育事业发展……
从顶层设计的“规划图”到一线履职的“施工图”,从提案的“金点子”到真金白银的“及时雨”,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同心同向,为“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的目标汇聚起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产业赋能 高质量发展催生强引擎
推动“百千万工程”结出丰硕成果,要牢牢抓住产业这个根本,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南粤大地122个县(市、区),1613个乡镇(街道),2.6万个行政村(社区),星罗棋布织就18万平方公里的“毛细血管”,也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县域产业兴、乡镇企业旺,城乡区域协调的大局才能满盘皆活。
广东省政协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锚定县域产业振兴,持续助力做强县级产业园区主引擎、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协力撑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广东省政协发动政协委员率先垂范,梳理博罗县产业发展项目清单、梳理龙门县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形成务实高效的推进机制,主动建起“产业鹊桥”——为博罗县引入人工智能研究院、东洋电子投资设厂、罗浮山影视基地等项目;为龙门县茶产业对接专家团队,开展长期技术帮扶和产业规划指导,进行直播培训拓宽销售渠道。县域振兴关键在于激活县镇村产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今茶树上的“绿叶子”正在变成村民的“钱票子”。
“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改革破难是关键词。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串起耕地保护、村庄布局优化、生态环境修复,让生产空间更高效、生活空间更宜居,更好实现富民兴村。
改革发展大局铺展到哪里,协商建言力量就汇聚到哪里。
省政协常委邓毛颖持续关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出整治后的生态产业化是实现富民增收的关键,要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邓毛颖提出借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经验,积极打造大地艺术农业场景,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挖掘农村产业资源做长产业链。
为助力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广东省政协围绕县城规划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县镇村管理体制改革等5个重点课题深入调研,进一步激发县镇村发展内生动力。
美美与共 绘就城乡协同发展新画卷
日前,广东5个地级市、5个县(县级市)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其中大多来自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百千万工程”如同一股强劲东风,吹拂南粤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乡村,激活了城镇的活力,一个个“旧貌换新颜”的故事接连上演,新型城镇化建设能级跃升,城乡协同发展的壮美图景交相辉映。
“百千万工程”归根到底,关乎人民的美好生活。政协委员们深入汕头、潮州开展调研,围绕“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基因;参与“文化名人岭南乡愁记忆”文艺作品收集活动、“丰顺丁日昌、徐名鸿历史文化展示设施规划设计”专题研讨会,深度挖掘各地丰富的历史人文、红色文化等独特资源;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让村居环境从“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放眼望去,山上山下、城里镇里、村内村外,“百千万工程”的绿美成色更足了,家园更靓了,环境更好了,城乡风貌提升焕新颜,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正逐步在南粤大地聚点成面。
城乡融合发展,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广东省政协开展“高起点推进美丽县城规划建设”民主监督,邀请专家、委员全程参与,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组成5支技术指导组,点对点向全省57个县城规划开展技术指导,提出一批有价值、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围绕优化提升公共服务,开展“建立健全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助推粤东西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等专题调研,常态化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组织委员送教育、送医疗、送文化下基层,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能级全面跃升,城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百千万工程”的幸福底色愈发浓厚。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助力推动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全省政协系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政协委员正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主战场,各方力量形成向心力,南粤大地处处涌动着实干为先的热情。
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始终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同行,助推“百千万工程”的步伐愈发坚定,协商之力、政协之为终将汇聚成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终将助力打造一个城乡美美与共、区域协调共进的“新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