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上龙舟似箭前行,岸边人头攒动、高声助威——随着端午节的临近,东莞多镇街举行龙舟竞渡活动。前天,备受瞩目的“东莞龙舟第一景”——万江龙舟趁景活动精彩上演,呈现一场龙舟文化盛宴。
道滘:
龙舟竞逐 劈波斩浪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蒋幸端 通讯员陈涓涓、胡晓珊、叶浩佳)每年农历五月初二,是道滘镇一年一度的龙舟节。昨天上午,道滘镇在东江南支流道滘河段举行了游龙趁景活动,沿江路两岸彩旗摇曳、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现场,来自东莞市水务局及全镇13个村的16条传统龙和8条标准龙,分批次进行游龙趁景。还有本次活动最大亮点,女子龙舟队也来劈波斩浪,活动仪式感满满,尽显传统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天上午10时30分,16条传统龙和8条标准龙分批次进行游龙趁景。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13支传统龙舟队分四批次从放头处出发,犹如蛟龙出水。号令一响,健儿们奋力划桨提速,“飞龙”竞逐,在波光粼粼的东江河面上乘风破浪。
虽是趁景,场面丝毫不输“斗标”比赛,充满了竞争、刺激与活力,既展现了水乡儿女的团结协作,更象征着道滘镇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劈波斩浪的坚定步伐。
随着“咚咚咚”的鼓声,划手们劈波斩浪,飞桨如翼,奔向终点。动作行云流水,船桨起落间,龙舟跳跃着向前;驰骋浪花之间,为两岸游客带来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视觉盛宴。
在本次活动中,“和美水乡篇”的女子龙舟队成一大亮点,由77名女性组成的牡丹、玉兰、玫瑰三支队伍依次登场,成员涵盖妇联干部、教师、公安辅警、企业员工、全职妈妈等职业,她们历经体能测试与团队磨合,最终以饱满的状态进入赛道。
比赛中,牡丹队凭借大岭丫村传统龙舟训练基础,全程保持稳定桨频,转向衔接流畅,逐渐拉开与其他两队的距离。至终点线时,牡丹队以明显优势率先冲线,队员们同时集体举桨向岸边致意,现场观众鼓掌喝彩。
“希望通过我们的参与,让更多人看到女性在龙舟运动中的坚持。”女子龙舟队队员说。
万江:
“东莞龙舟第一景”登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卢政 通讯员何敏怡摄影报道)前日,“东莞龙舟第一景”——万江龙舟趁景活动如约在东江河面举行。当天,万江街道26个社区的龙舟健儿齐聚江畔,在万众瞩目中共同演绎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水上狂欢”。
当日清晨,龙舟健儿们吃过寓意吉祥的“龙船饭”后,精神抖擞地登舟启程,开启了他们一年一度的荣耀之旅。在趁景的过程中,油九、万江墟(龙船亭)、金泰、曲海、共联、官桥滘6个犒船点礼炮齐鸣、锣鼓喧天,东道主们热情洋溢地向前来趁景的龙舟队伍送上龙船饼、饮料等犒礼,表达敬意与友好。
趁景龙舟接过犒礼后,以传统的“朝头”礼回敬——“跳头”健儿双手作揖,指挥龙舟在犒船点前三进三退,仪式感拉满,尽显岭南龙舟文化的古朴庄重与浓厚人情。
据悉,东莞流传着“初一万家租,初二西塘尾,初三初四大汾流涌尾”的龙舟俗语,万江街道是东莞农历五月初一最早下水划龙舟的镇街。2011年,“万江赛龙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东莞乃至全国龙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麻涌:
来“睇龙船”吃龙船饭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马骏 通讯员金麻摄影报道)记者昨日从麻涌镇获悉,今年端午节假期,麻涌活动丰富多彩:5月30—31日大盛龙舟赛将如期上演,5月31日麻一龙舟活动将闪亮登场,6月2日漳澎龙舟、草艇赛同样等待着大家的到来。
其中最先举行的是明后两日在大盛旧村河涌举行的大盛龙舟赛。这一村内龙舟竞赛活动,分设男子双人赛、个人赛、团体赛(男女混合)共三项,参赛人员为大盛村户籍村民或原大盛村民。
除了看龙舟,市民游客还可以品尝龙船饭。一碗龙船饭看似简单,其实汇聚了多种优质食材,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中堂:
龙舟文化节下月8日举行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蒋幸端 通讯员中堂宣)记者昨日从中堂镇获悉,6月1日,湾区周末IN东莞——潢涌龙舟景暨美丽田园荟将正式举行;6月8日将举行中堂龙舟文化节,同时也是中堂最大的“龙舟景”——“中堂龙舟景”。
据介绍,6月1日是中堂龙舟九景之“潢涌景”。今年,为了增强“潢涌景”的观赏性,潢涌村除了各村(小组)之外,还邀请龙舟俱乐部进行表演赛,让群众更好地体验“潢涌景”的盛况。
6月8日举行的中堂龙舟文化节将举行龙舟巡游趁景、龙舟嘉年华、非遗墟市、龙舟主题摄影及实物展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擦亮中堂“中国龙舟之乡”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