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通讯员何沛锜、黄欣英)今年2月的一通电话,打乱了“00后”女孩龚睿君四处寻找实习工作的脚步,并让她突然消失一周,这是怎么回事?
记者昨日从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了解到,该院产科护士何锦卿的女儿——大四学生龚睿君,历经3小时成功捐献22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全国第20096例、广东省第2322例、顺德区第47例捐献者。这份“生命火种”将为一名血液病儿童患者重启新生。
“学校每个学期有两次献血活动,我在隔壁部门做志愿者,对献血流程很熟悉,那天刚好有空,就想着试试能不能帮到别人。”龚睿君称,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2023年的校园献血活动。当时大二的龚睿君作为校青志协志愿者,在协助采血工作时主动留取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这个看似偶然的决定,却在两年后成为改变命运的关键节点。
2024年2月末,正在家中投递实习简历的龚睿君接到中华骨髓库广州分库的电话,称她与一名血液病患儿配型成功。“当时有点懵,但没怎么犹豫。”小君毅然同意为两年前签下的捐献意向书付诸行动。最终,龚睿君躺在捐献床上用3小时的坚持,成功捐献22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素不相识的血液病儿童患者点燃了重生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