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言快评
以文会友,博览天下。在文博会盛大开幕之际,广东重磅发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格外令人瞩目。
翻开这个沉甸甸的“政策包”,可谓有“货”又有“料”。围绕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等六大领域,突出扶持精品生产、全产业链覆盖、大湾区协同联动、科技文化融合、文化出海战略、人才引进培养、优化服务保障等七个方面政策创新……6份文件共87条具体举措,一揽子政策既显信号,又见决心。毫无疑问,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上,广东开始“放大招”。
“文博”上层楼,“大招”正当时。
一方面,现实形势使然。当前,全球文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广东作为全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面对文化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系统性政策创新保持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正加速重塑文化产业格局的背景下,更需要通过政策引导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打造全球文化产业竞争新高地。
另一方面,突破瓶颈所需。尽管广东文化产业规模已稳居全国首位,但部分领域仍存在产业链协同不足、核心技术研发薄弱、高端人才紧缺等痛点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能级提升。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文化产业要向新图强、继续走在前列,就必须着眼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推动产业从规模优势向创新优势跃升。“政策包”通过分领域制定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强化薄弱环节,可谓有的放矢。
“政策包”来了,如何才能接得稳、用得好?不妨从“产业”“人才”这两个高频词中寻找解题思路。
先看“产业”。无论是何种产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政策包”突破传统政策扶持“单点突破”的局限,转向“集群发展”的系统思维——通过跨领域政策协同与全方位资源整合,打破了文化产业间的行业壁垒,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提供制度支撑。落到具体实施层面,要集中优势兵力,打好集群化发展攻坚战,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上下贯通、各环节高效衔接,发挥“1+1>2”的集群效应,整体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与效益。
再看“人才”。“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文化产业的竞争,本质也是人才的竞争。“政策包”通过结合“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精准锁定编剧、导演、AI动画师、电竞运营等紧缺人才,提供场地支持、项目资助和职业发展通道。例如,对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影视人才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加强产学研联动、培养电竞选手、教练、裁判、解说等专业人才。相关部门要打好“引才+育才”的组合拳,既吸引全球高端人才,也注重本土青年培养(如用好“繁星计划”),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产业发展,制度护航。“政策包”不仅以“真金白银”释放市场活力,更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为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广州日报评论员陈文杰、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