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MA7版:江门新闻

江门推出“IE公社”
邀请全球“无界创客”

黄文生

本文字数:2670

  塘口镇“IE公社”标识

  “无界创客”邓华引导村民传承当地非遗技艺。

  “不管I人还是E人,来了都是一家人,无论来打卡还是常驻,这里永远为你留盏灯!”继启动“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建设后,江门开平塘口“IE公社”建设暨“无界创客”招募计划发布活动日前举行。活动发布塘口“IE公社”建设计划和招募理念,公布“IE公社”品牌标识和吉祥物,邀请全球“无界创客”到江门创业发展、旅居生活。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推出“IE公社”计划

  据了解,“IE公社”和“无界创客”计划立足塘口“青年创业”与“数字文化”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吸引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文旅开发,形成可持续的创新创业生态。该计划面向全国招募创业者,提供办公空间、培训资源和政策对接服务。

  据了解,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所在地。近年来,该镇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先后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等。今年,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平市、塘口镇推出《塘口“数字化小镇”建设方案》,首期聚焦三大任务——“IE公社”与“无界创客”计划:打造青年创业孵化平台,招募数字文创、电商直播等领域人才。侨乡新大众文艺社与网络文学青创孵化中心:5月9日已率先启动,推动网络文学与侨乡文化融合。网络微短剧与影视拍摄基地:依托碉楼资源发展数字内容产业。

  接下来,塘口镇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青年与乡村互相成就,让世界看到塘口的创新活力;江门将以侨乡文化为纽带,以数字创新为驱动,构建“人才—产业—文化”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新模式,让“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在社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赢。

  人物:扎根塘口11年 对两座旧工厂进行活化

  在塘口镇,有一批年轻人扎根在这里,他们中有乡舍再构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人李继津、塘口空间负责人邓华、民宿开拓者谢沃根、留学归国博士陈国栋,他们唤醒“沉睡”的旧街建筑,把旧碉楼打造成“网红民宿”,将村校旧址变身“乡村咖啡馆”,并策划了如“七夕等墟”等乡村市集活动。

  开平市乡舍再构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人李继津扎根开平塘口11年,作为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广东省乡村工匠民间建筑专业副高级职称获评者,亲历了塘口从侨乡文化积淀到青年社群崛起的转变。

  李继津是一位设计师,早年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地从事设计工作,后来来到了开平塘口旧墟。塘口镇是著名侨乡,曾是繁华圩镇,但李继津来到这里时,本地只有9户人家。

  在塘口镇,李继津参与了塘口镇仓东村的“仓东计划”,进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从那时起,他就产生了扎根于此的念头。在塘口镇政府的支持下,他对塘口墟的两座旧工厂进行活化,建设“塘口空间国际青年旅社”及社区餐厅。随后,李继津又策划了小型音乐会、“七夕等墟”等活动吸引人气。沉寂已久的塘口墟,逐渐有了生气。

  “最吸引我的,还是当地的侨文化。”提起最初的岁月,李继津情绪十分兴奋。废弃粮仓可建设“文化空间”,旧碉楼可做“网红民宿”……年轻人眼中的塘口,充满机遇。“希望通过建立‘IE公社’,吸引各路人才,激活更丰富的跨界可能。”李继津说。

  各方说法:构建“有理想、有生活、有收益”发展生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精神文明研究院副教授王兴辉高度评价江门开平塘口“IE公社”的示范价值:“‘IE公社’巧妙融合政治引领与青年情怀,构建‘有理想、有生活、有收益’的发展生态,为文明社区生态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期待其在解决问题中持续进化,成为未来乡村建设的活力引擎。”

  邑间陶艺店长梁丹凤到塘口发展已有两年,她分享创业体验时说:“塘口镇的孵化基地和公共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2022年,无名营造社建筑创意总监马禹通过人才引进,把工作室落地塘口,“塘口的乡村发展路径与我们高度契合,这里已形成青年聚落,‘IE公社’将吸引更多同道者。”

  “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政策!”开平塘口镇宅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晓莹认为,江门开平塘口“IE公社”建立全域共享理念,让创客们可以享用宅群村的公共资源和服务,有利于盘活村文旅产业,并为该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我们正从政策保障、精准服务、人才培育等维度构建支撑体系,致力让‘无界创客’在这片热土实现事业与生活的双重出彩。”塘口镇党委书记黄巧娜表示,下一步将围绕“百千万工程”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项目从“纸面”到“地面”,让青年与乡村互相成就,让世界看到塘口的创新活力。

  “IE公社”“无界创客”名称解读

  在互联网语境中,“I”人指性格内向人,也代表热衷网络上表达的人;“E”人指外向人,也指代旅游达人。寓意“IE公社”可以包容任何性格、任何特质的青年创业人才,共建共治共享文明社群。“I+E”是“我”+“电子/数字”,象征个体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既保留个性,又借助数字工具让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IE”谐音“爱艺”,鼓励“艺术+科技+乡土”的跨界创作,更是对乡村“文艺复兴”的热情期盼。

  来到塘口、加入“IE公社”的人群定义为“无界创客”,“无界”理解为:地域无界、职业无界、思维无界、生活无界、社群无界。“无界创客”是一群打破地域、行业、思维边界的新时代创新创业者。共同的特点是追求自在、创新与生活品质的平衡,在开放协作的社群网络,由共同的文明价值、文明理念凝聚成为火热的新友伴。

  生哥述评

  为深化乡村人才振兴、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探索新路径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浪潮交汇的背景下,江门市以塘口镇为试点,创新推出“IE公社”社区建设计划,通过政策引导青年返乡创业,推动“侨乡文化”与“数字基因”深度融合。

  塘口镇下辖的塘口墟村(社区)曾因人口外流,仅剩9户人家留守。近年来,坚持以文化为纽带,重构社会关系、激活侨乡基因,成功吸引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形成“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四类人群共生共荣的乡村振兴新生态。

  据统计,近三年塘口镇新增初创企业372个,引进文旅、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30多名,带动超2000人就业,其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成功实现了“人才逆袭”。

  面对青年就业压力与乡村人才需求的双向机遇,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平市、塘口镇推出“IE公社”计划,以“不管I人还是E人,来了都是一家人;无论来打卡还是常驻,这里永远为你留盏灯”为理念,构建开放包容的现代化乡村社区。“无界创客”作为“IE公社”的主体,涵盖数字游民、远程办公者、文创从业者等多类群体。他们可依托塘口的碉楼景观与乡村空间,开展跨境电商、短视频创作、文旅策划等新业态,实现“事业与诗意生活并存”。通过“IE公社”,引导“无界创客”来到江门,这是破解农村空心化、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新路径。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江门新闻 JMA7江门推出“IE公社”
邀请全球“无界创客”
黄文生2025-05-22 2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