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一刀切”刷脸决不可取

皇甫思逸

本文字数:809

  据媒体报道,近日,江苏扬州的一位盲人管先生在某运营商营业厅办理手机卡时,遭遇了一件尴尬事。原来,他的眼部存在肉眼可辨的残疾,无法做到睁眼刷脸。然而,营业厅却以“相关规定”为由,要求其刷脸验证身份。无奈之下,管先生只能以亲属的名义开通手机卡。

  人脸识别,最后要落到“识别”二字。其目的在于高效、准确的进行身份验证与授权,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优化用户体验。新闻中的人脸识别是否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显然不能。甚至因为将这种技术作为唯一的、不可变通的验证方式,让荒谬的一幕发生。管先生自幼眼部残疾,眼球缺失,双眼无法睁开,身份证照片与现场状态都清楚表明他无法完成眨眼动作,可营业厅仍机械执行规定,完全不考虑特殊情况,实在匪夷所思。

  报道称,有工作人员解释人脸识别是必要程序,旨在防止新开手机卡被他人盗用。这个理由,恐怕难以服众。难道除了刷脸,就没有其他方式能确保实名制吗?指纹认证、声纹认证,还有现场人工审核等,都能实现有效的身份验证。况且,当地同品牌的其他营业厅就有更灵活的处理方式——残疾人持本人残疾证,拍照片留档即可办理。

  从法律层面看,如此做法也未必合规。我国法律规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是“非必要不刷脸”。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非必要不得将‘刷脸’作为唯一验证方式”,处理残疾人、老年人人脸信息的,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规定。可见,该运营商营业厅的做法,暴露出企业缺乏对特殊群体需求的人性化考量,折射出其在执行层面的僵化思维。

  中国残联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残障人士总数已达8500万。无论是盲人,还是其他刷脸困难的群体,都不应当被排除在技术之外。科技进步应让生活更便捷,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从技术角度出发,在改善服务方面,人工智能大有可为。想不同群体之所想,急不同群体之所急,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还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一刀切”刷脸决不可取 皇甫思逸2025-05-15 2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