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国众多民间手工艺行业一样,端砚行业也有自己的行业鼻祖崇拜,这就是祭拜伍丁。故有诗云:“伍丁凿开山成路,砚田长留子孙耕。”
今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对肇庆端州白石村、宾日村这两个“以砚为田”的村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一天是祖师伍丁的诞辰。按照传统,村民举行隆重的祭拜伍丁先师活动。这一被称为“伍丁诞”的仪式,全称为“伍丁先师宝诞”,是端砚行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一独特的行业民俗节日,镌刻着中国文房四宝文化的集体记忆。2022年4月29日,“伍丁诞”被列入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今年的“伍丁诞”庆祝活动更是将“中国砚都·岭南雅集”2025年肇庆市端砚文化嘉年华推向了高潮。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敢勇
收徒拜师是“伍丁诞”的重头戏
当日8时,“端砚第一村”白石村锣鼓喧天,醒狮起舞。白石村的代表在“张之洞碑亭”向祖师祭拜。上午9时,由宾日村长老请出伍丁先师像,从杨家宗祠开始,长老及四位壮士抬着先师像沿村中主要通道巡游,请先师为村民赐福。上午9时30分,村中巡游结束,伍丁先师像被恭迎至2025年端砚文化嘉年华主会场“中国端砚文化村”,村中长老代表将先师牌位恭放在舞台中央,宾日村各姓氏代表、端砚艺人代表先后向伍丁先师像行礼。
每年的伍丁诞,收徒拜师仪式是伍丁诞纪念活动的重头戏。今年共有30名端砚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者分三批上台,向伍丁像行鞠躬礼后,收下了30名有志于端砚事业的徒弟和学生,希望这些新生力量能够不断把传统的端砚事业传承发扬下去。
仪式结束后,下午伍丁先师像被送回原处,礼毕,整个活动圆满结束。
端砚是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因其下墨如风、发墨如油(即磨出的墨汁浓、亮、艳,如油泛光)、不耗水、不结冰、不朽(磨出的墨汁防蛀)、护毫,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此外,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石品花纹又使它极具欣赏价值、收藏价值,成为收藏家的至爱。
端砚制作行业不畏艰险劈山凿石、开拓创新精神与伍丁力士劈山开路的行为一脉相通,因此端砚行业奉伍丁为祖师,通过拜先师,鼓励和培养端砚后继人才,使得制砚工艺得以世代相传、延绵不息,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艺术大师。这种历史真实与民间记忆的交织,恰恰构成了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典型特征——技艺传承往往不以文字为载体,而是通过口耳相传、师徒相授的方式延续。伍丁形象成为历代工匠集体智慧的象征,一个容纳了无数无名匠人精神的文化容器。
“伍丁诞”正经历着创造性转化的过程
而在当代语境下,“伍丁诞”正经历着创造性转化的过程,如今肇庆的伍丁诞活动并非简单的传统复刻,而是赋予这一民俗新的时代内涵。
从形式上看,活动融合了传统祭祀与现代展演,既有庄重的拜祭仪式,又有端砚雕刻技艺展示、交流等创新环节;从功能上看,它超越了原有的行业内部联谊性质,成为地方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和文旅融合的关键节点。
尤为可贵的是,肇庆还通过不断举行“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使年轻一代得以接触并理解这一传统的精神内核。近年来,肇庆加大培养制砚青年艺人力度,通过举办全国、省、市级砚雕技能大赛,端砚技艺进高校,使一大批有志于端砚事业的青年雕刻师脱颖而出,成为采石制砚行业的中坚力量,使端砚生产技艺得以薪火相传、人才队伍得到扩大和发展。
作为“中国砚村”的端州黄岗白石村,将传统的端砚技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该村建于唐武德年间,村民世代以砚为耕,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该村制砚业一直十分兴盛,一大批名砚和名师应运而生,奠定了白石村作为“端砚第一村”的地位。目前,该村90%以上人口从事制砚行业,是名副其实的“砚村”,这里还建了“端砚展览馆”和“中国端砚文化村”,成为肇庆的文旅新地标,到肇庆了解端砚的必然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