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圳中心区的高中基础班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与“西交利物浦大学”合作,共同成立了全国首个公立高中“西浦班”。这一特色模式为学生培养提供了一种教育新方案。学校党委书记兰兵告诉记者,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西浦班”设立的目的是希望为普通中学生打造更具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环境,为成绩中等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一年过去,“西浦班”师生情况如何?校园建设发生了哪些改变?本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外国语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西浦高中”),深入了解该校的教育特色。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课堂探索:
高中课程如何衔接大学资源?
目前,学校三个年级都设有西浦班。据了解,西浦班学生的招收主要通过自愿报名,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其中,能听懂全英文授课是就读的基础能力。
学校党委书记兰兵介绍,“西浦班”以“项目式、研究性学习”为核心,其课程架构包括普通高中课程与西浦特色课程两部分。其中,西浦班特色课程围绕学生的创新素养进行设计,突出体现在科创、英语能力的培养上;西浦课程的另一个特色是通识教育,这一课程借鉴西浦大一职业生涯、自我管理、PBL学习等课程,与高中心理、艺术、综合实践等学科进行了融合。
除了课程设计上的特色,西浦班会对学生采用小班化教学。高二西浦班班主任邵珺老师介绍:“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都不一样,西浦班排座的时候采用单人单桌的方式,方便老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如何衔接高中与大学的资源?兰兵详细介绍了该校实行的“3+4+1”模式和“6+3+1”模式。其中,“3+4+1”模式是学校为西浦班学子定制的升学通道。“3”是指在“西浦高中”进行3年的高中学习,为学生筑牢基础;“4”是考入“西浦大学”进行4年的本科学习;“1”是进入世界知名大学攻读1年硕士学位。
“不要求所有学生一定报考西浦大学。”兰兵介绍,除了西浦升学体系,西浦高中还涵盖普通高考、艺体高考、国际留学等升学通道。而该校的“6+3+1”模式正是“高考+综评”模式。学生高考实际分数按60%折算计入总分,作为主要录取依据;高校自主组织的校测成绩(如面试或综合素质评价)占30%,用于评估学科特长、实践能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体现学生基础学科的长期学习水平。
西浦班高二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就读体验:“学校会组织很多综合实践活动,像去香港中文大学参观,能够亲身感受到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
特色培养:
“小众社团”体现拔尖水平
在西浦高中教学楼顶楼,有一间微缩艺术工作室,学生创作的微缩作品在展会上闪光,不仅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科技馆、盐田图书馆、招商蛇口邮轮中心展出,还漂洋过海走向了国际,在日本静冈模型展上大放异彩。工作室主持人王毅老师介绍,这个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每一件作品的一榫一卯里都倾注着各届学生的心血。在做手工的过程中,不仅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在培养专注的态度。
同样成绩出众的还有学校的击剑社。社团的学生曾在区赛、市赛乃至全国比赛中屡获佳绩,张振鹏就曾获得全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男子U16重剑第一名。击剑指导教师郑峰表示,击剑社的特色在于学生在学校就能接受专业训练,不用去校外辅导班。通过这项运动,学生可以收获专注力和毅力。
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西浦高中也在探索AI和教学的融合。目前,学校部分班级引入了AI助教机。“遇到难题时,AI助教机能给出解题思路;不知道怎么学习、复习某一学科,问它也能得到建议。作业完成后交给它批改,还会推送举一反三的练习题。”张同学向记者分享着她的使用感受。
据了解,学校正在打造全新的AI智能教育环境,建设虚拟现实教学设备、人工智能实验室等。信息中心主任赵小艳老师向记者介绍,等新的智能环境搭建好后,可利用AI技术开发更多跨学科的课程,实现更精准的教学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首页






放大
上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