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调查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程依伦
危险化学品都有哪些等级?
根据液体的闪点、固体的爆炸风险和气体的爆炸下限,危险化学品通常被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等级。其中,乙类危险化学品包括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如煤油、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等),这类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搜索“化学实验”就会发现各种类型的家庭实验视频,其中包括一些简单的,如仅使用沙子、白砂糖等就可以实现的膨胀反应实验“法老之蛇”,也有一些需要利用过氧化氢等催化剂溶剂来实现的“光化学反应”实验。
化学实验之美令人叹服,但其安全隐患也引发不少思考:相关实验材料是如何购入的?平台对存在潜在危险的化学用品监管力度如何?
“化学实验套装”热销
商家并未审核购买者年龄
“旋转蒸发仪,耐强酸碱,高真空度”“不锈钢反应釜,高温高压,安全防爆”“水电解实验器,制取氢气氧气装置,高中化学”……倘若在电商平台进行搜索,各类化学器材琳琅满目,其中不乏一些店铺提供含化学试剂的化学实验套餐。
以某家售卖“化学实验试剂箱”的店铺为例,该店主推的是一款销量超800件的化学实验药剂套装,其中包括沸石、粗盐、硫酸镁、硫酸铁、还原铁粉、镁条等94种化学试剂,售价90元。
记者持该套餐列表询问一位初中化学老师,对方表示:“这些化学用品大多安全,只要不入口就不会存在问题。不过,其中相当一部分初中甚至高中的化学课程学习都不会涉及。”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记者发现,在售的化学用品中除了酒精灯、集气瓶、启普发生器等化学器具外,不少化学试剂同样很容易能买到,其中不乏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等乙类危险化学品。针对这类危险化学品,本有严格的储存、使用、废弃、处理标准,但记者以买家身份询问时发现,大多数平台店铺并不会审核购买者的年龄、身份或用途,也不会强调危险化学品的注意事项等。也正因为此,这些危险化学品对青少年而言往往也很容易触达。
博主实验视频“助燃”
网购高锰酸钾竟无数量上限
高锰酸钾作为重要、常见的强氧化剂,在各行各业被广泛使用,如大棚内消毒、鱼缸清洁甚至皮肤伤口清洁等。但当它遇到有机物(如糖、木屑、油脂、酒精等)会发生剧烈反应;如果受到摩擦、撞击或高温,还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在短视频平台上,不少博主也会展现高锰酸钾的化学反应实验。比如一位博主在视频中通过融化糖块,再加入高锰酸钾粉末,持续加热蒸发水分,随后再加入双氧水,就制作出了“火箭燃料”(该视频中并没有安全提醒标语);另一则视频中,一位博主则将少量医用甘油和少量高锰酸钾粉末同时放在可燃物上,没多久,两者就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开始冒起白烟和火苗……
高锰酸钾有如此“威力”,在电商平台上却很容易买到。如在某批发网站上记者就发现,仅需要466元就可一次性购入20瓶(每瓶500克)高纯度高锰酸钾晶体粉末。随后,记者以“需要给家中大棚消毒”为由,询问可否多买一些,商家并未核实记者的年龄身份或营业许可证,就直接表示“给我地址和电话,你要多少?”
“这么大的量,我也未曾接触过。”教高中化学的李老师表示,“我更关心资质问题。首先,卖方有没有提供这么大量化学用品的资质;其次,他们如何确认买方的资质。”他认为,倘若购买大量高锰酸钾属于企业行为,也应当寻求政府部门监管下的特定供应商,而非在网络平台随意购买。
化学试剂行业乱象
商品被“伪装” 商家避监管
除了高锰酸钾外,市民在网络平台上还可轻易搜索到各种化学溶液的售卖页面。如在某家专营化学试剂的店铺中,在售的就有氢化钠、亚硫酸、甲醛、甲酸、异丙醇、丁二醇、亚硫酸等几十种化学溶液,大多规格为500ml/瓶,数量从单瓶到20瓶/箱不等,店家还备注“标品繁多未尽上链,有关浓度、规格数据可联系在线客服”。
记者就此询问了一位科研人员,对方表示,这些化学品中,丁二醇明确具有风险性,还有部分成分如甲醛、乙醇、甲酸等尽管在低浓度下并不存在风险,但倘若超过一定浓度就存在高风险。该科研人员表示,不管该店铺售卖的化学试剂是否正规,其在售商品绝大多数都属于实验室环境下才能使用的化学试剂,而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实验室药品都有严格管控。“比如阿拉丁试剂,我们需要以机构名义通过官方渠道来购买。”对方表示。
一位销售矿物产品的商家告诉记者:“目前的化学试剂行业比较乱,你个人要买的话不推荐。”对方还提醒,部分商家会通过伪装商品名称、暗语交易(如“特殊试剂”“高纯度试剂”等搜索词)、建立店铺粉丝群售卖等方式来逃避监管。
业内人士呼吁:
构建未成年人“绿网”
加强购买者身份审核
实际上,我国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管控一直较为严格。2024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草案)》通过审议,其中提及,要对危险化学品实行电子标识和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和监控;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安全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除了政策方面的“紧箍咒”之外,需要关注的还有针对未成年人的“绿网”构建。日常生活中,不少线下商店的化学试剂都会在商品栏提醒“将产品置于儿童不可触及处,避免误服”等,但对于一些已经推出“绿网计划”的电商平台,商家却对化学试剂购买者的身份不作限制。“相比成年人,未成年人不知道如何适量取用化学试剂,用完后也不清楚如何处理残余的化学品,这些是我们更担心的。”多位化学老师称。
受访的化学教师及科研人员都呼吁,有关部门和平台应加强对化学用品及化学试剂的监管:一方面,明确化学用品的分类标准,规定哪些可以进行公开交易,哪些存在危险性,不能出现在平台上;其次,在销售商品时,一方面要审核网店资质,另一方面店家要对买家尽到身份审核和提醒义务,避免把危险化学品卖给未成年人。
那么,孩子如果对化学真的很热爱,家长该不该为他们在家中开辟一个“实验角”?教高中化学的李老师表示,即便是安全的化学器材和化学用品,也不建议在家中存放或使用。“实验非常强调实验环境,家庭购入提纯等设备,如果没有特别干净安全的实验环境,也容易存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