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四月 2025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第A4版:要闻

手机“免密支付”功能易被盗刷

中消协提醒:非必要不开启

黄庆

本文字数:856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黄庆)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陆续收到消费者声称因“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的投诉。为切实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网络购物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而引发资金损失。

  为何“免密支付”易成盗刷漏洞?

  “免密支付”,即“无需密码确认支付”,是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推出的功能,用户开通后,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直接扣款。然而,这一功能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一是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苹果手机用户)时风险激增。若他人获取您的账号或设备,可通过“免密支付”直接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且无需二次验证。

  二是小额免密累积大额损失。部分平台免密额度虽设单笔上限(如1000元以下),但短时间内高频次小额盗刷仍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三是隐蔽性强,难以及时察觉。盗刷交易通常通过绑定支付平台的虚拟服务(如游戏充值、App订阅)完成,或者在机主凌晨熟睡时段完成,消费者发现时往往已产生多笔扣款。

  支付风险主动防范措施有哪些?

  为降低盗刷风险,建议消费者采取以下措施:

  1.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

  优先关闭免密功能,检查是否绑定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卡,并关闭“免密支付”权限。若需保留部分免密服务,建议单独设置。另外,定期检查授权应用,移除不常用或不信任的第三方应用支付授权。

  2.强化账户安全保护。

  一是设置高强度密码并注意更换,避免使用生日、连续数字等简单密码,并开启双重认证功能,防止账号被恶意登录。

  二是关闭非必要支付权限,尤其是苹果手机用户,如无需通过账户进行应用购买,可禁用相关功能。

  三是谨慎使用公共Wi-Fi,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防止网络钓鱼或数据截取。

  若发现账户存在异常交易,首先,应立即冻结支付渠道,通过银行客服、支付宝或微信平台紧急冻结关联账户,阻止后续扣款。其次,留存证据并投诉:保留盗刷记录截图、交易时间等信息,向支付平台投诉。若损失金额较大,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要闻 A4手机“免密支付”功能易被盗刷 黄庆2025-04-07 2 2025年04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