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四月 2025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第A4版:评论

车企反内卷要用好“有形之手”

夏振彬

本文字数:1084

  近日,#国家发改委不点名批评某些车企#的话题登上热搜。据央视新闻报道,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下一步,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维护公平的竞争。

  说起“内卷式”竞争,汽车行业总是备受关注。原因显而易见。一者,汽车产业“块头”大、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竞争态势,对上下游产业有着直接影响。二者,汽车行业一度被认为是“内卷式”竞争的重灾区。仅以两个数字为例:据统计,2024年,我国降价车型数量达227款,远超2023年的148款和2022年的95款;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跌至4.3%,已连续三年低于整体工业利润率水平。数字背后,是价格战贯穿全年,“卷营销”花式翻新。为了“贴身肉搏”,有的对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持续施压,甚至不惜“赔本赚吆喝”;有的在营销话术上不讲武德,宣传的“全场景智能驾驶”实际仅覆盖高速场景;有的搞小动作,借助黑公关精准狙击“友商”……

  设想一下,在一间满座的电影院里,第一排观众站了起来,会发生什么?后排观众只能起立,所有人累得够呛,观影成本陡增,观看体验变差,观影秩序紊乱。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剧场效应”。“内卷式”竞争就是如此,它本质上是零和博弈,不产生赢家,不带来增量,只会让所有入局者陷入“努力却无意义”的泥淖之中。如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已成社会共识。问题在于,如何破局?

  先看行业自律。不久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车企停止对外发布销量周榜,引来赞声一片。“卷周榜”硝烟弥漫,让车企叫苦不迭。行业协会出手呼吁,对打破“唯销量论”怪圈大有助益。再往外看,30余家光伏组件电池企业签署自律公约,决定进行产能管控;水泥、储能等多个行业协会倡导抵制低价恶性竞争……这都证明,行业内探索制定标准、规则,推动企业加强协商、合作,可发挥重要作用。

  再看市场监管。对于内卷,企业往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外部干预,不可或缺。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密集表态、动作频频,可见整治“内卷式”竞争正发力提速。具体到汽车领域,加强汽车市场的价格监测,严查技术标准不达标、质量安全不过关的产品,及时通报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尤其典型案例通报有望发挥强大震慑力。

  此外,还看舆论引导。一直以来,车企分外在意口碑、风评、企业形象。这也提醒我们,舆论风向将影响企业策略。对于“内卷式”竞争,持续营造人人喊打的浓厚氛围,或将倒逼企业自觉对内卷说“不”,避免陷入负面舆情。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车企反内卷要用好“有形之手” 夏振彬2025-04-01 2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