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三月 2025
2425262728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第A12版:理论周刊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何处落子?

罗明忠

本文字数:2198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深化“三农”改革。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推出“种芯工程”,建设“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紧盯农机装备这一“大国重器”,实施“强农装备”工程,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在众多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中国粮食安全基础愈益牢固,农业新质生产力得到大发展。

  不过,新时代新任务,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难题。比如,农业科技创新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和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生产经营主体“小、散、乱”引致农业生产组织的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高,耕地细碎化和分散化带来的农业生产规模不经济和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引致的低技能化和弱质化,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和活力不够等。

  要破除这些制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不利因素,根本出路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正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明确指出的,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协同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当前,我国东西南北自然条件和气候水文等各不相同,种养基础和传统不一,产业基础和方向不同,科技研发力量不均,决定了一地一域不可能全面开花;同时,农业发展涉及“良田(水)、良种、良机、良法”,单一学科、单一部门、单一团队甚至单一区域也难以做到全面领先。必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分工合作,扬长避短,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找准关键点,明确切入点,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推动先进生产要素集聚。

  一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让科技创新不断赋能农业全链升级。二要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助力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缩小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让农业发展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三要探索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研发的协同机制,建立相关农业科学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联系网络等协作交流平台,引导不同领域的农业产学研加强合作,降低信息成本和合作障碍,实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目标全程紧密结合,提升科技研发成果应用成功率,切实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快步发展。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要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大稳定、小调整”的前提下,遵照农地“三权”分置的原则,健全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制度,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畅通农地流转渠道,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农地有序流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为先进技术手段和生产工具进入农业生产增添可能。

  大力培育“新农人”,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最终需要依靠“人”才能得以运用。按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实施乡村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

  既要加大对传统农民的培养和改造力度,通过不断加大和改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培训,使现有的农业劳动力掌握新技术,采用新技术,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准备人力基础;又要鼓励有一技之长,有情怀、有文化、会经营的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返乡或下乡从事农业生产,尤其要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以及农业科技人员从事农业创业,让具备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力扎根农村,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加快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

  在“大国小农”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被视为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平台、智能装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在农业的运用,赋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拓宽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边界,增强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功能,为先进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技术的实际运用打开了新通道,进一步激发农业创新创造。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通过提升农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优化劳动力配置,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采纳和运用,有利于良田(水)配良种,良机配良法,良品卖良价,进而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对此,按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增强带动农户能力,才能更好地把小农户引入新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轨道,以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规模化,破解农地生产经营细碎化和分散化难题,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广州市新型智库重点基地——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 A12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何处落子? 罗明忠2025-03-31 2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