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曹菁摄影报道)2月21日下午3时许,一只误入北江的中华白海豚在清远清城渔政的护送下,进入北江三水流域。三水渔政接过接力棒,一路护航助其“回家”。直至当天晚上8时许,白海豚消失于下游约80公里处的木棉水域。至22日救助人员再度搜寻无果后推测,中华白海豚已经随新一轮潮汐涨落而游至其他水域。
“我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没有发现白海豚有明显的伤口,整个皮肤的完整度也是比较好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博士方亮介绍,从现场初步查看,该中华白海豚换气频率不高,在水下憋气的时间较长,说明该个体的活力相对正常,而三水渔政人员观察到这条中华白海豚长2米多,每隔4~5分钟跃出水面,看上去皮肤相对光滑,估算有200多斤重,年龄大约在中老年期。
以往的研究表明,海豚出现在河道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这条中华白海豚在追逐鱼群的过程中游进河道;二是可能中华白海豚身体情况不好,因为某些疾病的原因导致其自身的回声定位系统遭到损坏,从而造成海豚无法判断方向。
清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早在2016年就曾有过一只白海豚同样“做客”北江,此次是有白海豚第二次到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