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中试试验:产品正式投产前的一个重要试验阶段,是连接实验室研发与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环节。
在实验室里开展研究,在厂房中忙生产,到基层走访交流……这些构成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惠州研发中心主任喻连香“扎根一线、深入调研”的日常。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作为长期驻扎在一线的科技人员,喻连香表示,中试试验是连接实验室研发与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环节,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落地,实现量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试试验的成败。“建议加大对中试试验的资金支持,为企业创新提供更低成本试错的机会,并打造科技和人才的共享平台,让更多企业真正用得起、用得上先进的科研资源。”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楚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子良
说科技创新
建共享平台开放研发资源 降低中小民企获取高端技术门槛
“今年,我们用废料研究制作的高档材料将投入一定规模的量产,实现创新成果落地。”喻连香拿起桌上的一块淡蓝色板材介绍说,这块板材的基质材料是由宝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制作而成的,在基质材料中加入发光材料,制成发光板材,将用在乡村道路等设施上,在夜间提供照明,较为省电,可以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喻连香表示,中试试验是让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开花”的关键环节。“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从实验室试验到规模化量产,通过中试试验来验证工艺的可行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大幅降低工业生产投资风险。”喻连香表示,中试试验能在产品投产前发现连续生产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能以较低的成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能为企业创新提供更低成本试错的机会。
喻连香说,企业的生产量动辄达上百吨,若不把中试试验做扎实,许多小型试验数据在大规模投产时就会失准,研发团队和企业都要面临风险与损失。“企业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大规模生产时的效率与安全,要想科技创新成果被真正用起来,需要加大对中试试验的资金支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
今年是喻连香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三年,也是她作为科技特派员入驻惠州四角楼珠宝创意园进行科技帮扶的第八年。“现在民营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企业往往科研条件不够,我经常需要将一些试验样本带到广州这边的实验室里,进行详细的研究。”喻连香说。
如何更好地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喻连香说,要加强“科技共享”与“人才支持”两大保障,建议打造区域性的“科技和人才共享平台”。一方面,通过政府、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建科技共享平台,将大型仪器设备和研发资源等对外开放,降低中小民营企业获取高端技术的门槛;另一方面,可在区域内设立“人才站”,鼓励科技特派员、专家等人才进驻,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项目指导。
“只有让更多企业真正用得起、用得上先进的科研资源,让科技创新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推动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喻连香说。
论海洋经济
制定海上项目统一环评标准
今年,喻连香还将目光投向了海洋经济。她回忆道,此前她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广东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火热发展,让渔民转变过去破坏性的捕捞方式,通过人工鱼礁、生态养殖等方法,营造人海和谐的局面。这种模式在改善渔业资源的同时,还大幅提高了渔民的收入。
不过,喻连香表示,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发展要注意投入的饲料等是否环保,避免对海洋造成污染。“我们必须强调环保协同,要将监测机制、水质净化技术等融入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中。”她说。
喻连香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联动制定关于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海上项目的统一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标准,让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心得
写好建议在于“实”
“写好一份建议需要关心、细心、耐心。”这是喻连香一直坚持的履职信条。
在喻连香看来,只有把企业最关切的痛点摸清,把基层对于环境治理、技术升级的需求摸透,才能提出真正可落地、能见效的建议。“写好建议在于‘实’,只有调研到位,才能帮助企业找到发展突破口。”喻连香说。
秉持这样的初心,她将实验室成果一步步带到中小企业面前。她奋力奔忙的身影,正是为高质量发展“交出履职答卷”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