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在市民中心开幕,首场“代表通道”随后开启。三位市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接受记者采访,带来了人形机器人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养老产业“数智化”方面的新动向新思考。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王纳
张钜:
“对在深圳做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非常有信心”
市人大代表、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张钜首位出场发言,他表示,优必选是在深圳成长起来的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从12年前在一个小房间有一张办公桌的初创企业,发展为全球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他对深圳的营商环境“感触非常深刻”,认为深圳的营商环境无论在全国还是世界都名列前茅。
张钜指出,深圳营商环境有四大优势:一是深圳人才优势明显。优必选就有庞大的工程师团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首先需要人才,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985”“211”高校毕业生来深创业,给企业招纳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前几天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将施行“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无忧安居政策,实施“深梦扬帆”“深梦启航”计划,进一步为来深人才创造便利。“深圳也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我们公司吸引了很多海外专家来到深圳,跟着我们一起创业。”他说。
二是资金优势明显。优必选从创业公司到上市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深圳资本市场,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源源不断的支持。同时深圳拥有证券交易所这样的资源,在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优势。
三是深圳有一个高效和服务型的政府。
四是作为一个在深圳长大的深圳人,他认为深圳的整体环境非常吸引人,很多人愿意来深圳发展、安居乐业。
谈到如何看待深圳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时,张钜表示:“深圳有条件,也有优势把人形机器人产业做扎实。这里既有华为、腾讯等企业做的大模型,也有云天励飞、奥普中光、速腾聚创这样的上游企业,还有优必选、越疆这样的机器人整体企业,更有比亚迪、富士康这样大规模的应用场景,整个产业链非常完整。”他说,深圳着力打造为新技术新应用的“试验场”,正按照“应开尽开”的原则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放城市全域全时全场景,将在2025年完成100个创新应用场景开放。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先行先试、首台首套”,也都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深圳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可能成为核心产业优势聚集地的城市,我们对在深圳做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非常有信心。”张钜表示。
宫清:
我国汽车智能化开始发力,正加快“智驾普及”!
“以前,我们都是用新能源渗透率来衡量行业的发展速度,从今年起,我们更应该用高阶智驾来推动行业发展。”市人大代表,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集团基础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宫清发言表示。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市场渗透率连续多月超过50%。基于去年的发展态势,如何预估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宫清认为,过去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变革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是超过预期的,行业渗透率连续5个月超过了50%,产销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这个成绩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极其振奋的。”今年以来,我国汽车智能化也开始发力,加快智驾普及。比如今年年初,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宣布全系搭载高阶智驾。首批上市21款智驾车型,覆盖7万元级到20万元级,“让好技术人人可享”。
“相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宫清说。
梁燕英:
拥抱AI,打造“数智科技+人文关怀”双轮驱动养老模式
“深圳是科技之城,我非常期待深圳更多的智能产品能够赋能养老服务。”市人大代表、新现代社会服务集团董事长梁燕英走上“代表通道”发言表示。
截至2023年底,深圳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已超100万,预计2035年将接近300万。作为在养老服务领域深耕17年的养老工作者,梁燕英在本次大会上提出了打造“数智科技+人文关怀”双轮驱动养老模式的三点建议。
一是构建标准化技术生态,弥合“数字鸿沟”。梁燕英表示,目前很多针对老年人开发的产品实际上适老性并不强,希望深圳大力推进适老化技术研发。其中重要一点是设立“银发用户体验实验室”,联合深圳本土科技企业,不断研发语音交互、一键式操作的产品,真正让老年人感受到科技的便捷。同时建议搭建统一数字平台,由政府牵头,整合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的数据,建立跨部门的智慧养老云平台,实现健康管理、服务预约等功能的互联互通。
二是建议拥抱AI科技工具。梁燕英认为,可根据人工智能和人力各自的优势进行明确分工,人工智能更擅长数据处理、预警等方面的工作,而人力则更擅长情感交流、个性化服务和应急处理等工作。通过合理分工,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提高整体服务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创新应用场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中的新应用场景,例如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陪伴和照料等工作。
三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激发市场活力。梁燕英认为,要明确数据安全与责任规范,建议研究深圳市智慧养老数据管理立法,明确设备供应商、平台运营方、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边界,建立隐私泄露应急机制。
“未来,我们将构建‘有温度、有效率、有保障’的养老生态,让每位老年人在深圳的发展中感受到‘深圳服务’和‘深圳温度’,真正实现‘老有颐养’的民生幸福标杆。”梁燕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