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SA9版:佛山新闻

AI时代来临 佛山如何应对?

王名润、刘艺明、刘鹏飞

本文字数:2021

  近期,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技术备受关注。继深圳首批70名“数字公务员”上线后,佛山禅城数智人“禅小i”已在近日“官宣”上岗,背后依托的正是当下热门的AI大模型技术。在上周刚刚结束的佛山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行动计划。而在两会召开期间,佛山五区的领导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均透露了本区新一年在AI等新技术领域的新动向、新部署。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刘艺明、刘鹏飞

  逐项突破 抢滩服务机器人新赛道

  “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时代扑面而来,顺德该怎么办?”在今年佛山两会分组审议会上,佛山市人大代表、顺德区区长吕园园率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顺德,制造业发达,民营经济活跃,连续13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首,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已具备较好基础,产量占全国1/20。积极切入服务机器人赛道,将成为顺德的新布局,并谋划在云鹭片区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启动区,引育一批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本体研发制造企业。

  作为“佛山之心”,禅城区近年来在制造业方面频频发力。佛山市人大代表、禅城区区长盘石在接受访谈时透露,禅城三产占比超过70%,禅城区必须发挥这个独特的禀赋优势,在三产中大力调结构,加快培育集聚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为全市制造业赋能和服务。可以期待的是,随着AI等新技术的加持,禅城区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或迎来更多机遇。此外,禅城区还提出围绕智能传感、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战新产业集群。

  “喜新不厌旧。”今年,顺德将推动传统产业企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力争实现2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力推家电、家具等行业企业开发契合年轻人需求的智能家居产品;再推动3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化工厂、车间总量增长15%,规上数字化覆盖率提升到80%。

  南海区今年将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智化转型。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发布2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加快布局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智算中心,作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融合的核心基础设施,正在重塑智能计算经济版图,也成为各区政府部门布局的“香饽饽”。佛山市人大代表、三水区区长黄海在接受访谈时表示,今年,三水区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引进国家超算广州中心算力合作,加快布局智算中心,赋能园区及产业转型升级。可以预见的是,作为新兴的数字基础设施,智算中心将为三水产业发展添上“腾飞之翼”。

  高明区也看到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正在积极谋划部署相关工作。佛山市人大代表、高明区区长唐磊晶表示,高明近期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服务联盟和中试成果转化联盟,西江产业新城科创基地将于今年底明年初建成运营;计划以润泽科技项目为牵引,通过智能算力赋能全市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设备等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代表声音:

  紧抓产业变革 推动AI+机器人深度融合

  “随着AI大模型应用逐步广泛,机器人不仅是程序性的设定,还将拥有自己的‘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机器人赋能制造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佛山市人大代表、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美葵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推动机器人产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带来新的产业变革。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数字化转型浪潮当中,逐步搭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人工智能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为此,汪美葵建议,佛山要注重与制造业相结合,推动AI+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在更大范围内支持机器人的推广和应用,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观念转型 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教育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佛山在教育领域应如何与人工智能发展相匹配?佛山市人大代表、季华中学教师、民革三水总支副主委夏克传表示,目前佛山市中小学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方面仍面临挑战。他建议,要加快观念转型,围绕“人工智能+”构建教育体系。

  他提出了六方面建议:一是加快观念转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学习型教师;二是创设智能化教育环境,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汇聚优质资源,提供智能化服务;三是普及智能化教学助手,依托“互联网+教育”平台,实现“人机共教、人机共育”;四是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打造“测、评、培”完整链条,构建多元智能教育团队;五是规范人工智能应用,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六是完善综合保障,均衡配置数字资源,支持农村和薄弱学校发展。

  利用数字技术

  让历史人文变得可感

  佛山市人大代表、高明区明城镇新岗村步洲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莫敏基认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是释放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佛山应该强化数字技术赋能,运用AI、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让佛山的历史人文变得可感、可参与,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只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农文旅发展注入新动力,才能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佛山新闻 FSA9AI时代来临 佛山如何应对? 王名润、刘艺明、刘鹏飞2025-02-24 2 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