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
赋能提升工程 广东加力实施“技改十条”等政策,省市联动开展赋能提升工程超百项活动,2024年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实施技改的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0%。
产业链供应链“链式改造” 广东创新探索产业链供应链“链式改造”的数字化转型模式,推动30多个细分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改造。
“人工智能+”应用 自动化、“无人化”的巨大需求带来机器人产业大发展,广东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24万台(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全国第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越、徐雯雯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是广东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盘,在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中发挥重要作用。昨日下午,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厚培产业发展优势”分论坛在广州召开,省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各地级以上市政府及其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有关产业园区、企业、金融机构、产业基金、传统产业相关行业协会代表参加,共论传统产业升级之路。
创新驱动引领“广货传奇”长青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近年来,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持续推动广东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据介绍,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有6个属于传统产业范畴。全省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4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大部分来自传统产业;市场规模巨大,常住人口、经营主体、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消费升级有力引领产业升级,如2024年广东汽车产量突破570万辆,规模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超360万辆,渗透率已超过六成;石化领域,涂料产量、合成洗涤剂产量、塑料制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家电营业收入超1.3万亿元、占全国超四成、占全球近三成,电视机、空调、厨房电器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广东传统产业的发展还有政策红利叠加支持,国家、省、市县均实施了一大批支持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科技赋能,多项主要科技指标居全国第一,创新平台密集布局,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
“广货传奇”何以长青?效率变革的力量不可忽视。广东省加力实施“技改十条”等政策,省市联动开展赋能提升工程超百项活动,2024年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实施技改的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0%;创新探索产业链供应链“链式改造”的数字化转型模式,推动30多个细分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人工智能+”迅速应用,自动化、“无人化”的巨大需求带来机器人产业大发展,广东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24万台(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全国第一。
此外,传统产业的“蝶变升级”离不开创新这一有力引擎。广东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补短板、锻长板,积极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在化工领域,光刻胶等电子化学品实现量产供货;在纺织领域,可自然降解的醋酸面料已经问世;在建材领域,长寿命铁基耐磨复合材料、超宽超薄轻合金全球领先。
“链式改造”提升上下游企业水平
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企业最关心什么?论坛上,“链式改造”一词频频出现,众多企业管理者都注意到,要想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推动传统产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就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拓展更多赋能生产、生活的应用场景,加快技术改造、“链式改造”数字化转型。
何为“链式改造”?“链式改造”旨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现有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供应链的安全性。2024年,广东省全面树立“大技改”理念,一体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数字化转型,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技改数转。广东省创新探索制造业数字化“链式改造”新模式新路径,坚持“五化”联动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工作经验被工信部在全国重点推广。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表示,对传统行业而言,广东省的“链式改造”带来的最大影响在于认知。她认为,仔细破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后会发现,问题出在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上。作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格力如何带动产业链上的企业转型升级?董明珠认为关键之处在于标准。她表示,格力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强化标准管理,对每一个零部件设置统一标准,并将标准发放到各配套企业,企业按照这一标准生产产品,自然就会改变和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格力运用自身的工业自动化系统,联系各个企业,并对上游供应商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从而形成良好的产业通道。
而对于如何带动家电行业数字化“链式”转型,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CEO何军也提出了思路。首先是“建链”,即基于旗下格创东智开发平台,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提升全链条数字化协同能力,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强化数据驱动运营,全面助力全供应链生态降本提效及用户体验提升。其次是“融链”,即强化供应链上下游关键数据融合共享,推动链条动态协同与优化。下一步是“强链”,即利用自身智能制造丰富经验与最佳实践,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
专家建言
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加快转型升级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樊纲围绕传统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作主题演讲。他认为,传统产业是中国竞争力的主体部分,中国制造、中国建造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大竞争力,拥有越来越大的国际市场。如何发展传统产业,厚植产业发展优势?樊纲认为,市场与政策非常重要。
“提到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广东应该是排头兵,应该率先做出积极的努力,为全国树立一个榜样。”樊纲认为,传统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改革政策,消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发展国内统一大市场,实现公平竞争。他建议政府和社会关注传统产业的发展与改革,发展传统产业的政策与规划应成为政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用新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传统产业内部兼并重组是发展传统产业的重要途径。
他指出,目前的经济结构要求我们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去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如用互联网、AI等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原则上也是一种新质生产力。此外,多数传统产业会面临技术改革投资成本高、收益不确定的难题,科技公司应该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供生产性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这一过程需要科技企业熟悉不同产业所需的不同技术,从而更好地将数字技术应用到产业改造中,并从中获得经济收益。
除此以外,发展传统产业也需要金融支持。樊纲认为,这意味着需要建立一种促进传统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机制,他建议让更多的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兼并重组,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传统产业内部的集中度,从而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