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娱

博物馆缤纷大展迎新春

卜松竹

本文字数:5084

褭蹏金

韘形玉佩

雁鱼青铜釭灯

麟趾金

“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的展品

“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的展品

“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的展品

“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的展品

“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的展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关山月作品

展览现场

  金蛇狂舞,活力无限。春节即将来临,广州的各大博物馆已经“动”起来,备好口味丰富的文化大餐,与观众共迎蛇年。这些展览,有珠光宝气的珍宝展,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展,也有烟火气息的食单展……精彩纷呈,美不胜收,不同喜好的观众皆可大饱眼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王维宣(部分图由相关博物馆提供)

  去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

  观看首度来穗的海昏侯刘贺墓珍宝

  1月15日上午,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综合陈列楼三楼临展厅里,当褭蹏金在展柜中展露真容,观展人群中顿时传来惊叹声。在当日开幕的“贺·岁——大汉海昏侯刘贺的人生岁月”中展出的这些惊人的黄金制品,是曾轰动一时的刘贺墓出土的数量庞大的黄金中的一部分。褭蹏金形似马蹄,为模仿天马足蹄形状,其中“褭”为汉代良马的专用名,“蹏”是“蹄”的异体字。大号褭蹏金顶部镶嵌琉璃或玉石,底部或铸有、或贴有“上”“中”或“下”字。因为“褭蹏”二字过于生僻,公众一般用“马蹄金”来称呼它们,它们也是近年通过考古发掘最著名、最具“网红”特质的文物之一。

  展览中还展出了同样炫目的麟趾金。刘贺墓出土麟趾金共25枚,含金量约为98.9%。麟趾金的顶部镶嵌琉璃或玉石,口沿外侧饰黄金掐丝纹带,底部铸有“上”“中”或“下”字。麟趾金始造于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是汉武帝为祥瑞事件而铸造的黄金纪念币,是对白麟趾瓣形状的模仿。

  麟趾金、褭蹏金都是为纪念祥瑞事件而铸造的黄金纪念币,用于对诸侯王的赏赐。经统计,刘贺墓共出土金器478件,合计115公斤,包含金饼、褭蹏金、麟趾金等,是迄今我国汉墓考古发现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

  本次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主办,是海昏侯相关展览首次在广州展出。展览从“少年行”“浮生梦”“逍遥醉”“世人语”四个部分,通过127套210件出土文物,重新解读海昏侯刘贺荣耀与悲剧交织的一生。

  在海昏侯墓园主椁室西室出土的孔子像漆衣镜,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由铜、漆板构成面板的衣镜。根据伴随出土的《衣镜赋》漆板的文字记载及衣镜背板上有孔子及其弟子的画像和传记,被定名为“孔子衣镜”,这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孔子形象。除孔子衣镜外,刘贺墓中出土《论语》竹简500余枚,以及诸多熏香用具、棋琴器具等,显示刘贺可能是一位受过系统儒家文化教育、兴趣高雅、遵守礼法的宗室贵胄。

  海昏侯墓文物宝藏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赞叹不已。如展览中展出的雁鱼青铜釭灯,灯的外形呈雁回首衔鱼伫立状,由雁衔鱼、雁体、灯盘、灯罩组合而成。鱼身及雁颈、雁体中空相通,使用时灯火点燃,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体内,被其中贮存的清水吸收溶解,达到环保无污染的效果。两片弧形灯罩可左右转动,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雁自古被视为“仁、义、礼、智、信”俱全的灵物,其嘴中鱼有多子多福、夫妻恩爱、金玉满堂等吉祥寓意。此灯融工艺技术、审美于一体,兼具实用和艺术的双重功能。

  去广东省博物馆

  沉浸于近400件/套珍宝打造的“珠光宝气”

  “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正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

  展览汇集了来自广东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收藏单位的近400件/套艺术珍宝。展品涵盖了晚宴包、粉盒、礼服、首饰等多种类型,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与匠心独运的艺术价值。它们跨越时空,共同讲述着历史变迁与东西方美学的交融故事。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天工巧艺”从材质、工艺、纹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各式珍宝的精湛技艺。第二部分“时代镜像”展示不同时期的珍宝艺术在社会变迁的融合、发展和创新。第三部分“东西辉映”讲述中西方珍宝艺术在文化交流中的回响和新生。

  位于展厅入口处的丹麦泰拉公主蓝宝石钻石冠冕是展览最热门的展品之一。该冠冕是丹麦国王法雷迪八世和路易丝王后送给女儿泰拉公主的18岁生日礼物。拿破仑大婚宝石礼物套装是拿破仑·波拿巴与第二任妻子玛丽·露易丝结婚时,回赠他人的礼物,完美地展示了当时盛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还有粉盒、手袋、胸针、项链、手镯、礼服裙……勾勒出16世纪~20世纪西方女性的时尚生活。

  展览中展出的多顶凤冠均为明清时期中国女性在仪式或正式场合所佩戴的冠饰。贵州省博物馆藏金镶宝累丝五凤冠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仅次于明定陵皇后凤冠的稀世珍品,整体造型庄重而华丽,凤凰的姿态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体现了明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展览推出的配套文创也十分惊艳。坚果碎白巧克力榛果蛋糕被设计成精致的婚纱,焦糖红茶拿铁以黑色杯子加珍珠的造型致敬经典,百褶千层榴莲酥被设计成女士手包的样式,高跟鞋奶油巧克力蛋糕以经典款红色高跟鞋为设计主题,周边缀满珍宝和鲜花,美不胜收。

  去南汉二陵博物馆

  邂逅“砚遇岭南”里的传世名砚

  1月14日,“砚遇岭南——广东地区出土砚文物与砚文化展”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展,将展至5月19日。

  展览共展出文物数量276件/套,精选广东地区出土砚及文房配套文物193件/套,借展天津博物馆等的传世名砚精品及文房配套文物8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数量为62件/套。通过190余件/套层位明确、年代序列完整的考古出土砚呈现广东地区自两汉至明清各历史时期的砚的流变和传承,以“砚”这一承载华夏文化精髓的专题为切入点,生动讲述广东地区的砚文化故事。

  展览分“砚之流变”“砚之材工”“砚之人文”“砚之传承”四部分。展示手段多元丰富,亮点纷呈:展览尝试以科技检测分析辅助传统考古类型学,研究砚、墨的材质,进一步挖掘广东地区出土砚台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价值;集合南北名家收藏,集齐盛世名砚砚材,让观众了解一方好砚的标准;为增强互动体验,融入多样化的情境展示,不仅复原书写场景,还邀请真人拍摄视频,讲述砚的流变,在场景中还原砚的使用,让砚文化真正“活”起来;为了充分呈现制砚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特别邀请中国制砚艺术大师柳新祥先生及其子柳飞先生、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端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程均棠先生及其子程海锋先生、陶瓷工艺师刘雷先生等倾情加盟展览,复刻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砚文物,并携砚作参展,让观众能通过使用复刻的古砚,近距离感受传统制砚技艺与时代创新融合的独特魅力。

  天津博物馆是国内知名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此次合作为展览补充了许多具有人文内涵的展品,50余方传世名砚也让观众大饱眼福。

  配合本次展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开发设计了配套文创——“云龙纹文创端砚”,以2013年出土于广州市珠光路粤海地产工地的清代端石云龙纹砚为原型,兼具观赏性和实用功能。另外,选取多款反映砚文化历史和时代流变的砚台,结合砚上雕刻的吉祥纹饰,与中国传统习俗、节日相融合,精心策划了“福袋”大礼包。

  去广州博物馆

  欣赏吉祥寓意的精品文物

  1月27日,“吉祥有年——馆藏吉祥文物展”将在广州博物馆揭幕,以133件(套)具有吉祥寓意的精品文物,相伴大家走进新春。

  馆方介绍,“福、禄、寿、喜”是中华民族表达和乐美满寓意的吉祥话语,我们的祖辈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众多寓意美好的纹饰和工艺器物类别,尤其是明清以来,运用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体现吉祥寓意的形式更为丰富,不但主题鲜明、构思奇妙,而且工艺精湛,兼具形式和内涵之美。“物吉图祥”的文化特征充分体现在传统文化、民俗生活与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中。

  去广州华侨博物馆

  品味粤味食单解乡愁

  春节将至,没有什么比一顿美食更能抚慰心灵了。

  粤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丰富的食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美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漂泊海外的游子而言,粤菜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连接故土与异乡、承载乡情与乡愁的纽带。作为连接餐馆与食客之间桥梁的菜单,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点餐指南,更是粤菜饮食文化传承与华侨华人集体回忆的载体,处处诉说着家的味道、人的乡愁。

  在广州华侨博物馆举行的“食单寄侨情 粤味解乡愁——华侨华人与海外粤菜历史文化展”,甄选展出美籍华人陈灿培、李碧清伉俪捐赠的一批海外中餐馆菜单及相关藏品,旨在以菜单为媒介,以粤菜为桥梁,向世界传递更多关于中国的故事与情感。

  本次专题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粤味寻踪”追溯粤菜的历史渊源与海外流传;“美味佳肴”展示以粤菜馆为代表的海外中餐馆菜单上的原味粤菜、创新菜式以及其他美食;“乡愁印记”则通过解读菜单上的文字与图案,传递海外侨胞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去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

  重温岭南画家的漫漫西行路

  “西行漫记——岭南画派西南西北作品展”正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岭南画派三位杰出画家——关山月、黎雄才与赵少昂在20世纪40年代~90年代各自踏上西行之旅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他们在西行路上取得的非凡艺术成就。展览共展出52件(套)馆藏作品,还运用旧照片与旧报纸梳理了三位画家在20世纪40年代西行活动的丰富历程。展览将持续至3月16日。

  馆方介绍,西行对于20世纪的很多中国艺术家来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写生之路,他们通过在西南、西北写生获得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创新风格,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岭南画派也不例外。

  策展人陈玉莲介绍,西行对于关山月、黎雄才与赵少昂这三位艺术家来说,是形成自己艺术风格和笔墨语言的重要阶段,在西部的旅行写生、办展、教学使他们视野开阔、声名鹊起,积累的大量素材也是他们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

  关山月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行,是他第一次远离老师高剑父,踏入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写生、创作之路。他汲取了敦煌壁画的营养,又在西北大漠的风雪中锤炼出雄健阳刚的画风。对于黎雄才来说,20世纪40年代的西部漫行是他实践“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新国画理念的一次重要的艺术探索,他在西部写生中摸索出了从传统迈向现代的笔墨方法。黎雄才用毛笔画了大量的速写,游刃有余地用中国画材料完成了属于西洋画体系的速写工作,这种方法为他在创作大画《武汉防汛图》时驾驭复杂场景奠定了基础。赵少昂的西行则主要是对桂林、三峡等地的风景写生。

  去岭南金融博物馆

  回望“月份牌”里的时光

  约一个世纪以前,有一种独特的“时光记录”方式——月份牌,装潢精致,设计用心。

  主题特展“读图:月份牌的文化观察”1月8日在岭南金融博物馆临展厅正式展出,展期为3个月。展览以珍贵藏品和图文资料的展示,生动再现了中西绘画的交融互鉴、传统与摩登的碰撞融合以及近代工商业、金融业的萌发与崛起。

  岭南金融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清末,激烈的商业竞争催生了一种融民俗文化、艺术设计与商品营销于一身的载体——“月份牌”。这是一种具有广告性质的单张年历,主景图案包括山水风景、典故传说、都市丽人等。它开启了中国现代广告之先河,见证了时代的更迭与文化的嬗变。

  当时,作为新兴产业的商业保险开始发展,各公司纷纷通过定制月份牌作为媒介,以“买一赠一”的形式随票据附赠,一下子打开了市场。随着月份牌迅速风靡,许多公司、银行、洋行等也请专人定制月份牌来招揽客户。当时月份牌不仅遍及全国各地,还远销到海外华侨聚居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通过呈现月份牌的画面主题、内容,科普其绘制、印制流程,梳理画师的“朋友圈”,向观众讲述“何为月份牌” “如何印制一张月份牌” “谁在定制月份牌” “谁在绘制月份牌”等问题,探寻其背后蕴藏的地域文化变迁,让月份牌这一独特的历史印记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文娱 A11博物馆缤纷大展迎新春 卜松竹2025-01-17 2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