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通讯员福宣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八届四次党代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扎实深入落实各项部署要求,总结全区2024年工作,全面部署2025年工作。福田区委书记黄伟代表中共福田区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江涛就经济工作作专题讲话。
2024年,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经济运行面临一系列超预期因素的冲击性影响。面对复杂严峻形势,福田区迈出“二次创业”坚实步伐,福田经济版图深刻变化,“CBD+科创区”特征更加鲜明,福田民生事业有“新硕果”,民生措施干货满满。2025年,福田将决战决胜“十四五”,“二次创业”再开新局。在新质生产力孕育形成的战略机遇期,福田区将抢先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遗余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新聚力、向新突破、向新转型。
一、主要指标实现“六个领先”
一系列工作措施相继落地,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逆势回升,主要指标实现“六个领先”:社消零、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全省各区(县)“双第一”;金融业增加值、增速预计实现全市各区“双第一”;规上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增速预计实现全市各区“双第一”。福田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特征”跃然纸上:
特征1:“稳”的基础更加巩固
传统优势产业地位更加稳固:2024年,福田区新引进11家银证保持牌金融机构、增量创4年来新高;新引进首店超100家,落户全市唯一市内免税店试点,全区大型商圈客流量、销售额均创近5年新高。
特征2:“进”的态势更加凸显
福田区把新增量作为发展的关键支撑,多支招商小分队奔赴各地拉清单招商,实现对接项目、落地项目、亿元以上项目、世界500强项目“四个大幅增长”。
特征3:“好”的要素更加集聚
在河套合作区,苹果应用研究实验室、生命科学与能源材料创新研究院等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和440家科技企业持续汇聚;在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土地整备协议完成签订,深圳国际交流中心、深圳金融文化中心、国际演艺中心基本成型,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宽。
二、“家门口”的民生幸福感满溢
办好“首善教育”。全国首批、全省唯一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验收,与北大附中、港中深、西交利物浦、北京十一学校开展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高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守护市民健康。区妇儿医院、肛肠医院、区慢病院三大重点项目集中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成功创建,广中医深圳医院肿瘤科实现区属医院国家级专科“零的突破”。
筑牢公共服务保障。141个儿童乐园实现街道全覆盖,石厦村成为省儿童友好城中村试点。“食物银行”“M餐”公益行动惠及市民20万人次,获评市关爱行动“十佳创意项目”。
丰富文旅体验。笔架山公园无人机表演成为现象级文旅热点,深圳体育中心焕新亮相,CBA联赛、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接连举办,大型演唱会回归中心区,获评《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度活力城区”。
打造“绿美福田”。“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获评全市首个省级林长绿美园。
三、2025年幸福福田有“新目标”
今年的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推动幸福福田建设取得更大实效。
以更大力度办好“首善教育”。打造10个优质学前教育集团,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以上。加快建设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深化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改革。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实施教育AI“十百千”计划,布局10所标杆校、100个教育应用场景、1000个应用典型案例,探索实施“数智减负”工程。
以更实举措建设“韧性健康城区”。实施医疗服务水平“登峰”行动,创建更多国家级、省级医学专科。实施社康扩容提质行动,社康诊疗量占比提高至60%以上。打造健康消费核心区,支持引导外商独资医院落地,积极引进头部医疗企业。打造AI智慧医疗高地,落地一批“医疗+AI”示范应用场景。
以更高品质织密“公共保障网”。一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扩面”“提质”“贯标”,努力推出更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深入实施“童乐福田计划”,探索学校、物业、公共机构认养认管模式。加快构建“三个一”新型产业人才居住服务体系。完善高品质都市养老服务体系。探索构建“大联合大关爱大服务”机制,深化社会化助残运作模式。探索“时间银行”公益互助新路径。
以更高标准优化生态环境。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实体化运行,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红树林宝贵资源。深化绿美空间认建认养。构建“全域畅享”慢行系统,建设“五园连通”山地越野骑行径。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保持全域河流达优良水体标准,空气优良天数占比稳定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