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十二月 20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第A8版:文化周刊

3年筹备,迄今为止最大规模

清代广钟精品展璀璨夺目

卜松竹

本文字数:2184

18世纪铜镀金嵌料石升降塔钟(故宫博物院藏)

工艺繁复、纹饰精美的广钟

  2025年元旦就要来了!在美好的假期里,可以选择去博物馆看展览,感受独特的文化之美。“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是广东省博物馆全新推出的原创大展。展览以璀璨夺目的钟表,带领观众走入一个科技、文化、商业相交织的世界,开展以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本次展览经过3年多的筹备,是首个也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清代广钟专题展,共展出广钟精品及相关文物和展品110余件。展览得到了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颐和园管理处、广州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展至2025年4月6日,非常值得一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广州工匠“潘淳”带你穿越历史时空

  展览以宏观叙事和个人视角相结合的叙事方式,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利用AI互动技术,搭建互动场景“潘淳的作坊”,打造沉浸式融合投影项目“时钟幻境”,3DMapping投影项目“广钟的机械构造”以及“时光秘密——广钟拼装”等互动游戏和现代装置作品,营造展览整体氛围上的“科技感”和“流动性”,凸显清代广东匠人的创造能力和“中国智造”的精微巧妙。

  在清政府“一口通商”政策下,广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最早接触和制造近代机械钟表的地区之一。而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在广州生产的自鸣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钟”。潘淳是漫长的广钟史中留存至今的不多的工匠名字。据现场展出的清宫档案记载,康熙五十五年九月,这位广州工匠潘淳因善于烧制珐琅,被时任广东巡抚杨琳推荐至宫廷造办处参与时钟制造。他们把制造粉红珐琅的方法带到宫廷,改进和提高了它的质地和艺术。在展览里,潘淳的形象频频出现,带领观众走入一个又一个广钟的应用场景,似乎也带着观众穿越了历史的时空。

  广钟融合当时中西方前沿技术

  “广钟”是清代广州制造机械钟表的简称,因产地广州得名。它是清代中国自主制造的能够精确标示时间且工艺复杂、装饰华丽的机械时钟。广钟是计时工具,是高级工艺品,也是融合当时中西方前沿技术的高科技产品,因此具有丰富的本体意涵、时代意义与文明表征。

  展览中展出了大量精彩的展品。如故宫博物院藏18世纪铜镀金嵌料石升降塔钟。此钟为英国制作,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粤海关献给乾隆帝的生日礼物。钟体为铜镀金升降塔式,弦满开动后,二至五层塔身会随着音乐声逐层升起,廊下的仪仗队同时沿着塔身行进,水法、转花转动。塔身升到固定高度后停止,音乐也随之停止。再开动,乐声重起,塔身逐层下降至最低位置。这座钟从造型到音乐设置都充满浓厚的中国风情。据介绍,这是本次展览唯一一座有明确文献记载,曾进献给古代皇帝的钟表。文献记载,乾隆皇帝还与家人一起对它进行拆箱查验。

  又如故宫博物院藏木楼嵌螺钿钟,木质钟是广钟的重要品类。它用广作家具中常用的贵重木材如紫檀、乌木等制作钟壳,再与广东传统工艺如錾刻、珐琅、玻璃、螺钿等多种技艺结合。紫檀嵌螺钿工艺是木质广钟常用的装饰工艺,也是广钟的重要艺术特色。

  此次展出的“铜镀金珐琅转花卷帘白猿献寿钟”和“掐丝珐琅转鸭荷花缸钟”两件广钟也是难得的精品。前者采用了烧制难度十分大的绿珐琅工艺,工艺繁复、纹饰精美;后者则用水法生动表现了荷塘的意趣,体现了广钟融合创新的特点。

  广钟展里也能看到当时宫廷生活的其他侧面。一件19世纪的金漆木楼座鸟音笼表由瑞士制作,以鸟笼为造型,是为了迎合清代宫廷的养鸟习惯。

  古老钟表成了热门明星

  “曾经想象过一座钟里有多少齿轮,但真正亲眼看到它们的组合方式,还是只能惊叹。”在展览现场一位观众表示。

  实际上,因为年深日久,目前收藏在国内各家博物馆中的广钟很多已经不再走动,一些钟表也面临着破损、发霉。而对它们的维护和保养,就成了一门专业的学问。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展览筹备过程中,广东省博物馆还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成立了古钟表修复实验室,对数件珍贵馆藏广钟进行修复和保养维护。

  “铜镀金自开门三星报喜葫芦式钟”即是此次修复的重要成果。这座钟设置了许多以发条、链条、塔轮、擒纵机构等组成的机芯及控制机构,能打点报时,又有转花、卷帘、水法、行船、滚球、鸟鸣、奏乐、变换文字、活动人偶等20多种联动的演示功能,平台上水法转动,如波涛四起,葫芦瓶似在水中漂动,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也充分体现出清代中国工匠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以及当时制造行业的学习能力和整合能力。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张欢介绍,这座钟涉及300多个零件的修复。在对它修复的基础上,团队还对全部零构件进行了微米级的数字化采集与建模,实现了首例广钟一比一复制级模型重建。展览现场的3DMapping投影项目“广钟的机械构造”中呈现的,就是经数字化重现的这件钟表的构造原理。

  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机械钟表已经被样式繁多的电子时计取代,许多人曾经熟悉的“嘀嗒嘀嗒”的走时声也渐渐远去。但记者在展厅里看到,几乎每一个展柜前都围满了好奇的观众,那些古老的钟表成了今天最热门的明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文化周刊 A8清代广钟精品展璀璨夺目 卜松竹2024-12-28 2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