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要闻

话岭南之美 赏岭南之趣

专家学者相约广州报业文化中心 参与“粤韵雅集”跨界思享会

莫斯其格、陈运成、张素芹

本文字数:2329

岭南文化大师跨界思享会在“最美天台”悦江荟举办。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斯其格、陈运成、张素芹

  岭南文化如何与城市品牌相融合?如何与十五运会相结合?又如何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赋能?

  12月26日下午,“粤韵雅集”岭南文化大师跨界思享会在珠江之畔的广州报业文化中心“最美天台”悦江荟举办,来自岭南文学界、书画界、音乐界、戏剧界、建筑界等行业的文化学者围绕“城市品牌建设塑造”主题,就“城市脊梁”“粤韵悠长”“岭南新声”“风自南来”等话题展开交流,共话岭南之美、共赏岭南之趣。借此机会,共同探讨如何用文化为城市品牌建设塑造赋能,提升中华文化、岭南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广州的国际地位。

  迎十五运会,专家学者为广州打CALL

  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也是一座充满时代活力的超大城市。2025年,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举办地之一,广州将迎来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十五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的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为进一步推动岭南文化的传承弘扬,讲好广州城市品牌故事,提升广州城市形象,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社)携手一众岭南文化专家学者,以文化为纽带,跨界碰撞交流,探讨如何讲好广州城市品牌故事,进一步推动岭南文化与城市建设的融合。

  面对广州城市品牌建设塑造探讨的话题,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表示:“岭南画派的系列革新思想,对中国画如何从传统形态过渡到现代形态作出非常积极有力的推动,这也是广东一直保持美术强省的重要基础。”

  岭南画派艺术精神如何影响一个城市整体构建?李劲堃认为:“岭南画派的艺术精神与文化的结合,对整个城市文化修养、文化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广州在城市整体构建中,形成开放、包容、富有生气的城市气息和城市品格。”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孙一民认为,建筑是众多艺术的母体。广州是唯一一座两千多年在城市原址上发展的城市,“广州近代城市发展的美好记忆,就是骑楼街体系。种种城市空间,既有公共意义,又能与市民生活结合在一起,是岭南文化具有包容特质中最有特色的内容。”

  如何用科技手段来保护和传播城市文化?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罗奇表示:“广州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城市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依靠的就是科技的力量,让科技给文化或者艺术来赋能。艺术跟科技的跨界结合,让艺术本身能够产生更大的能量,同时,也让文化得以更广、更有效地传播。”

  坚守粤剧根,创新融合产生更多火花

  粤韵悠长,粤剧与广东音乐作为岭南文化瑰宝,对广州城市形象传播起到怎样的引领作用?

  广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声乐教育家、男低音歌唱家罗洪认为:“一个城市应该有其独特的音乐符号或音乐标志。一首歌可以代表一个城市,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影响一个城市。广州很多地方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比如南沙区以其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为概念打造的歌曲《同心圆》,海珠区以海珠湿地为题材创作的一系列歌曲。”他透露,广州市音乐家协会近年来致力于开展对广州音乐文化的数智赋能,构建对广州音乐文化的立体传播的新路径。比如,创建“岭南音乐馆”为群众提供音乐交流场地,应用现代科技建设广州百年音乐家数字化档案。“广州是一座亲民温暖、具有浓厚岭南地方文化氛围的城市。广州市的音乐文化更是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扎实。广州音乐文化,将继续助力城市品牌打造。”

  “今年是粤剧成功列入世界级‘非遗’十五周年。粤剧也一直助力于广州城市品牌建设。”广州粤剧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林凯彬表示,广州粤剧院建院70多年,从马师曾、红线女等粤剧宗师开始,创作的很多经典作品都成了广州文化品牌的一部分。广州粤剧院一直坚持守正创新,将更多的非遗“立”上粤剧舞台,比如今年上演的唯美浪漫的《双绣缘》,讲述了广绣的故事;热血燃情的《南拳》,以蔡李佛拳为题材,展现南派武技的硬桥硬马。

  “坚守粤剧的根,并与不同门类的艺术创新融合,产生更多火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也体现在传播上。比如,‘梅花奖’得主吴非凡以‘白蛇’形象和游戏相结合……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感受粤剧、爱上粤剧。”林凯彬认为,坚持了30多年的羊城粤剧节也是广州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刚刚结束的第九届羊城粤剧节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70多个粤剧社团,这场海内外粤剧知音的盛会,也把粤剧带到了更多地方。”

  用更多形式,更好实现城市品牌国际传播

  今年12月,舞剧《英歌》在广州大剧院公演,一票难求,好评如潮。广州歌舞剧院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张毅介绍,广歌一直致力于扎根岭南这片热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起来,尊重艺术规律、市场规律,打造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

  “近年来,广州的文艺作品把非遗IP搬上舞台,传统文化在舞台上‘活化’,以新的形式焕发新生。”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罗丽认为,如何抓住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粤剧《双绣缘》、舞剧《醒·狮》《英歌》等作品有很好的尝试,“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岭南非遗散发着时代魅力,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

  谈到城市品牌的国际传播,文化大咖们也有自己的思考。

  诗歌就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认为,通过诗歌可以表达和塑造城市品牌,表达城市的精神和情感,“同时,广州也重视青少年的阅读,在这方面扶持力度很大,让很多优秀青年作家有机会走出去。”

  “大家说起广式生活,会谈到‘一盅两件’,这是广州的文化符号之一。与此同时,广州还有非常多城市符号可以广为传播。”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刘平清认为,什么最能代表广州、如何塑造好广州城市品牌,值得细细思量。“除了传统的广州形象外,还可以把广州新的一面、雅的一面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呈现出来。”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要闻 A7话岭南之美 赏岭南之趣 莫斯其格、陈运成、张素芹2024-12-27 2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