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偲 通讯员欧怡君、吴劲伟
记者昨日从深圳地铁获悉,地铁12号线二期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及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开通前的最后冲刺阶段,计划今年年底试运营。新线包括蚝乡站、沙蚝站、沙井古墟站、步涌站、朗下站和松岗站,共6站6区间。其中,松岗站将与已运营的6号线、11号线连接,实现三线无缝换乘。
12号线二期工程不仅是深圳“空港一沙井”市级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完善西北地区轨道交通布局、支撑宝安北部产业发展和助力宝安区打造先进制造城方面具有战略意义。同时,项目通过多项技术创新与智慧化应用,成为业内瞩目的焦点,助力深圳高标准建设宜居、枢纽、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首创”亮点:“大禹掘进号”斩获了10多项专利
12号线二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多项前沿技术,首创了多个行业领先的技术应用,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新突破。项目团队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研发出了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顶管机“大禹掘进号”,斩获了10多项专利和2项新工法。这是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现代工程技术”重点专项《繁华城区地铁暗挖车站关键技术》项目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应用示范的首次关键性突破,也是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暗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成功实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还积极推动智能化和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朗下站成为全国首个采用“内支撑+大分块+全装配式”施工方式的地铁车站,车站的梁、板、柱、隔墙等结构都在工厂预制,现场采用“搭积木”的形式进行拼装。承建单位中国电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施工方式不仅能节省能源、减少施工污染,还能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此外,12号线二期的列车采用了绿色低碳的永磁牵引系统,这是深圳地铁首个全永磁全自动驾驶项目。该系统可以大幅降低能耗,列车预计总体能耗较传统异步电机牵引系统降低20%以上,更好地助力绿色深圳的建设。
“智慧”服务:引入视觉通行系统提高通行效率
12号线二期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也大力引入了智能技术,使地铁运营更高效、服务更便捷,为市民提供更安全、智能的出行体验。在站厅服务方面,12号线二期将传统的地铁设施与最新的智能技术结合。例如,在原有的二维码过闸的基础上,12号线二期还引入了视觉通行系统,利用自动售检票系统进行更精准的人员和物体识别,从而提高了通行效率。此外,车站内除了人工客服外,还配备了由深圳地铁自主研发的AI数字员工客服,能够通过音视频交互方式与乘客进行互动,满足不同乘客多样化需求。
在设备检测方面,12号线二期创新性地应用了全新的智能检测系统,创造了城轨领域“运营即检测”的新模式。深铁集团相关负责人称,通过这个系统,地铁线路的多项设施可以实时监测,自动识别设备缺陷并进行预警,确保列车平稳运行,让乘客出行更安全、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