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读懂中国

在这里,读懂亲诚惠容之钥

张姝泓、贾政、武威、邓潇丽、杨朝露

本文字数:4941

猎德桥上以“读懂中国”为主题的灯光秀。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陈忧子 摄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方晴、侯翔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贾政、武威、邓潇丽、杨朝露

  中国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利益相融,命运与共。面对深刻复杂变局和各国期待,2013年,中国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11年来,亲诚惠容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实践效果持续显现,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

  在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上,中外嘉宾齐聚一堂,以亲身经历、深刻见地,互相碰撞“读懂中国之钥”,建言推动政治互信、经济合作、人文交流。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世界各国休戚与共,应大力推动交流合作,共促文化多元繁荣,实现“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共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在一场场专题会议和研讨会中,亲、诚、惠、容四字箴言所展现的智慧光芒愈发闪烁。

  亲——50年巴基斯坦老友投身“读懂”事业:“中国的和平崛起,真正让全世界一起受益”

  自1976年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已在中国工作生活了近50年。

  从一名远渡重洋来华求学的大学生,到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经济商务参赞、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特使以及巴基斯坦“读懂中国”论坛理事长,扎法尔见证了中巴友谊的深厚与绵长,更亲身经历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

  如今,用近半个世纪时间读懂了中国的扎法尔,积极投身于中巴经济文化交流,致力于让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更好地读懂中国。

  “读懂中国”是一个大命题,但是“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无疑是其中一个小切口。

  12月3日下午,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方法与效能”专题分论坛上,扎法尔说:“每次来到‘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我总会有新的惊喜。我注意到,这次会场有了越来越多外国记者,这非常重要,让其他国家读懂中国,更需要敞开怀抱,欢迎更多外媒走进中国。”他建议,未来,可以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开到海外,让更多人一起感受中国的魅力,进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想要读懂中国,不能仅仅去长城、颐和园,更要关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扎法尔用自己的双眼,记录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历史进程。“我还记得,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电视机甚至都是中国家庭的‘奢侈品’。到今天,随着技术进步与科技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他说,过去40年,中国从“世界工厂”,发展成为世界上创新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成功消除了绝对贫困,让贫困人口减少近8亿,这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和平崛起,真正让全世界一起受益。

  “600多年前,郑和率领着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出海远航,最远到过非洲东海岸,但从没有进行任何侵略行为,而是与当地进行贸易合作。这种态度一直延续至今。”扎法尔说,过去75年,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发展的理念,从未主动挑起过战争或冲突,也从未侵占过别国土地,中国的态度一直是与世界各地共同发展。

  “如今,巴基斯坦70%的百姓都在使用中国制造的手机,这得益于中国手机技术的发展和亲民的价格。”在扎法尔看来,中国的崛起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全世界的福音。他表示,中国人开始研发手机,就是手机走进世界每一户家庭的开始,同样的故事,在太阳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也正在上演。这些都是中国对信息技术时代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贡献。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带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无论是中国在世界贸易量中的占比,还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的普及,都彰显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

  诚——外国大使卸任后来云南当起农民:“实地来看,才能打破刻板印象”

  “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参加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之前,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帕特里克·奈斯已经在中国的农村待了11年,他成了一个活脱脱的洋农夫。2013年卸任驻华大使后,帕特里克·奈斯本有机会继续外交生涯,但却决定前往中国妻子的家乡云南,当起了农民。

  在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的一个村庄,他和妻子开始了生态农业尝试。这个村庄是一个仅有29栋房屋的废弃村庄。奈斯在这里种植水果、养蜂、种核桃等经济作物。夫妻俩用了近10年时间,把这里建成了一座生机勃勃的生态农场。2022年,在湖州市德清县当地政府的邀请下,奈斯来到莫干山,他要在这里继续追寻自己的生态梦。

  帕特里克·奈斯说:“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世界去读懂中国,我是云南的一名农民,在乡村振兴领域做了很多的项目。我对于行动更感兴趣,不希望只是纸上谈兵,对于农业,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的词汇,但我觉得还是要做,我们要更多去付诸行动。我在云南的种植项目,就是希望帮助下一代人了解如何保护地球,让他们学习到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的技能,云南的农场是我们向全球宣传有机农业种植的小窗口。”

  帕特里克·奈斯表示,他在中国还看到很多乡村振兴的项目,很多荒漠的村落重新繁荣,“我觉得中国在生态领域的经验很值得大家学习,也非常想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式现代化。我非常认同的一点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要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是我们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很早已经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并有了‘双碳’这样明确的目标,但西方对于中国总是怀有刻板印象,他们并不是很清楚中国的情况,中国早就在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了。”

  奈斯表示,尽管20世纪70年代,大家就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问题,但大家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今,所有人都必须面对气候变化,中国为我们提供了好的案例,“我们应该把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之间的良好关系讲好,我们要携手合作,向世界讲述这个故事。”

  惠——“全球南方”话发展新形势:“加强合作是我们的共识”

  当前,“全球南方”已成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合作不仅关乎各自的发展前景,也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调整与重塑。

  4日上午,多位密切关注全球南方合作的国际前政要与国内相关领域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在广州齐聚“全球南方合作:新形势,新作为”平行研讨会。在长达三小时的交流讨论中,“加强各领域合作,争取实现共同的安全,怀抱包容多元的思维”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

  包括乍得前总理萨莱赫·凯布扎博,尼泊尔前总理贾拉·纳特·卡纳尔,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战略与区域研究所副所长巴克特约尔·穆斯塔法耶夫,中联部研究室副主任、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副秘书长苏祖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暨G20中心主任徐飞彪等在内的参会嘉宾一致认为,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发生重大变革、国际矛盾和问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全球南方国家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对话,进行合作,携手寻求应对全球挑战的共同解决方案。

  嘉宾们指出,全球南方国家要平衡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异,探索和更新新的发展理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鸿沟。全球南方国家在科技应用与创新方面拥有巨大潜力,但在技术转移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应有效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知识共享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全球南方国家应加强团结,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取得实质进展,为全球治理作出贡献。

  会后,乍得前总理萨莱赫·凯布扎博感慨地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本次国际会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而且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巨大的成就,对我来说,中国已经迈入了世界一流国家。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成为了典范。”

  在萨莱赫·凯布扎博看来,中国是非洲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非之间的合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坚实基础,中非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在国际合作中展现出的平等态度,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合作环境。”

  萨莱赫·凯布扎博还在会上引用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提到的内容——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各国既面临新的风险和考验,同时也拥有新的发展机遇和进步前景。中国期待同各国携手创造有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这句话再次阐明了(中国)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对于世界来说,这一视野可以为大家所用。”萨莱赫·凯布扎博说。

  容——美美与共,和而不同:“西方世界应该正视中国发展背后的文化根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总结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这句话放在现在仍然适用。

  如何从民族视角看待中西文明差异?多民族的中国经验对于世界又有着怎样的参考价值?在今年的大会议程中,首次出现了“读懂中华民族”这一关键词。在“读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共同发展”平行论坛期间,与会嘉宾从文明与国家、民族与差异、发展与冲突的话题出发,进行一场探讨人类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交流。

  “中国的发展与全球化是相向而行的,西方世界应该正视中国发展背后的文化根基。”会上,美中合作基金会执行主席约翰·米勒怀特强调。

  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前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丁·雅克长期用西方视角关注中国发展,他表示要理解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功,必须理解中国文明的特性。“要理解中国不仅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如今,这个词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向前演进。”

  在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政治理论讲座教授贝淡宁看来,在西方的一些观点里,认为“和”有一些民族文化的意味。其实,“和”不应只翻译为和谐,也要强调“和”的多样性。“当我们讨论‘中国式的和谐’时,应当讲的是和谐中的‘和而不同’,而不是和谐中的同一性。”他说。

  论坛现场,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还发布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之“中国式现代化”问与答》成果,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分享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经验与知识成果。

  亲,讲的是“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

  诚,强调“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

  惠,在于“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容,则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再现丝路门户昔日风采

  “作为一个库车市人,我很骄傲在此和大家分享龟兹文化。”三度来到“读懂中国”的会场,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委会主任、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动情地向中外来宾推介古龟兹文化。

  在这场“龟兹重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题会议上,中外嘉宾积极贯彻全球文明倡议,促进文明对话,提供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促文化多元繁荣。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门户,龟兹是四大文明的交汇之处。古龟兹以今库车市为中心,包括沙雅、新和、拜城、轮台等地。在今天,人们所说的龟兹文化主要包括兼容并蓄的古佛文化、石窟壁画、龟兹乐舞、戏剧、文物、诗词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贺艳和团队近年来在龟兹地区进行了许多尝试,用数字技术来阐释和展现龟兹文化,再现龟兹石窟历史。借助数字技术,龟兹文化成功走上了国际舞台。在2024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国际论坛上,龟兹石窟数字展演亮相,并且与20多个国家展开合作。该展演利用最新的数字叙事手段,使龟兹壁画中的乐舞之美得以生动再现。

  “我们希望龟兹文化可以通过如读懂中国这样的平台走向世界,走到我们的‘邻居’那里。”贺艳认为,对龟兹文化的阐释工作一定还要回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现在我们对内的研究已经比较清楚了,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将其放在全世界的思维逻辑下,置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思维逻辑下,进一步对其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并且进行更高层面的研究阐释。”

  贺艳还透露,龟兹石窟博物馆很快就会完成亮相。她也希望龟兹故城这个重要的历史遗址,能以数字技术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她非常希望将在龟兹发生的经验、故事、技术,与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朋友分享,共同推进文化理解与文明交流互鉴。“我们将持续推动龟兹的数字活化创新案例走向世界,讲好龟兹故事。”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读懂中国 A2在这里,读懂亲诚惠容之钥 张姝泓、贾政、武威、邓潇丽、杨朝露2024-12-05 2 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