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GA9版:东莞新闻

解锁中子破译文物“密码”新技能

首届中子技术文化遗产科学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莞举行

马骏

本文字数:820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马骏 通讯员张玮、松湖)记者昨日从东莞松山湖获悉,首届中子技术文化遗产科学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月26日至29日在东莞举行。为期4天的研讨会展开30场主题报告,来自全球百余位文化遗产和中子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中子技术在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雷勇表示,中子技术在分析文物材质、揭示古代制作工艺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伤害文物的前提下,深入探寻历史真相,挖掘文物承载的丰富信息,这不仅是一项科技与人文的创新实践,更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张欢介绍,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能量分辨成像谱仪,广东省博物馆开展了出土汉代铁剑、清代鎏金铜器、清光绪校准铜砝码等5件文物的研究。

  就像为文物拍“CT”

  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国之重器”,是深度探索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与运行,为利用中子技术进行文物分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例如“南海一号”沉船的考古研究,就在中子技术的支持下取得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表示,中子作为一种独特的微观粒子,正在文物研究中展现出重要价值。“大科学装置的科研工作者与文物研究人员将实现一场双向奔赴,共同赋能文物研究和应用。”

  不同的中子技术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副主任梁天骄表示,中子成像技术可以在不对文物造成任何损坏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其内部的结构和细节。与传统的X射线成像相比,中子对于有重金属包裹或内部结构复杂的文物,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就像给文物拍“CT”。其中中子衍射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文物的晶体结构,有助于确定文物的真伪、产地和制作工艺;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则可用来确定文物的化学成分,对于研究文物的产地、制作工艺和贸易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东莞新闻 DGA9解锁中子破译文物“密码”新技能 马骏2024-11-28 2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