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要闻

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 31省区市同向发力同题共答

共绘城乡融合发展“实景图”

贾政、魏丽娜

本文字数:2579

广东“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黄埔区新龙镇麦村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贾政、魏丽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三农”形势持续向好,发挥了安民心、稳大局的“压舱石”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11月19日至20日,全国人大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新时代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学习交流会在广州召开。参会嘉宾有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部的领导专家,还有来自3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大家齐聚花城,交流成果,分享经验,共同探讨新时代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协同合作“破局” 小处入手“解题”

  见贤思齐、互学互鉴。在这场大会上,来自各地的先进经验碰撞出火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灵感与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关系到全社会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协同用力,共同推进。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区域协同合作精彩案例和有益探索正不断涌现:

  辽宁省组织召开“三省一区”协同立法工作座谈会,邀请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对辽宁《黑土地保护条例》提出7方面建议,在主要制度安排、同类行为违法的法律责任等核心条款方面保持协同,充分体现三省一区的协同立法精神;

  四川省人大农委、重庆市人大农委共同签署了《关于协同联动助力川渝乡村全面振兴的倡议书》,发出了进一步强化衔接配合,建立定期会商、工作抄送、联席会议,构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合作机制等倡议,推动双方合作更深、更广,助力唱好西部双城记……

  打破地域壁垒,整合资源优势,各地正携手前行,共同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径。

  大事携手一起办,而乡村振兴中很多小问题,更需要俯下身子,把小事办好。记者发现,“小切口”,往往成为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破局利器:

  海南省制定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三无”船舶综合治理规定》虽然仅有16条,但却有效解决了涉及渔民生计的历史遗留问题,展现了地方人大立法的智慧和担当;

  湖南省拟出台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管理相关规定,旨在促进农作物秸秆的绿色、高效、高质、高值、规模化利用,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云南省为保护单一野生物种制定的《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规定》,全文更是只有7条470字,却实实在在对维护昆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小切口”、强化“能落实”,突出“小快灵”,管用几条制定几条,在乡村振兴的探索中,各地纷纷用简单实用的法规政策解决实际小问题,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温度。

  聚焦“土特产” 擦亮“金招牌”

  准确把握各地资源禀赋,是因地制宜的精髓和灵魂。各地充分借鉴他山之石,又不拘泥典型,聚焦“土特产”,走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甘肃省制定出台了《甘肃省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管理条例》,把“甘味”农产品品牌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也成为全国首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山西省出台了《山西老陈醋保护条例》,强化了对山西老陈醋品牌的保护,提升了山西老陈醋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仅清徐老陈醋,年产食醋规模达8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0%,位居全国区域食醋产销量之首;

  福建省围绕茶叶这一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坚持依法兴茶、推动科学发展,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有力推动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省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近1600亿元,居全国第一……

  这些实践不仅彰显了各地因地制宜的智慧与决心,在尊重自然、顺应规律的基础上,激发内生动力,让每一寸土地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全力助推“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思想碰撞的同时,各地参会同志也聚焦广东,见证这块承载着无数梦想与希望的土地上,正在发生着的城乡巨变。

  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外贸大省、科技创新大省,也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

  广袤的南粤大地上,17万多个自然村落星罗棋布,3100多万农村人口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近年来,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广东省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在立法、监督、代表及攻坚重点专项任务等方面坚决扛起责任、全力以赴助推“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2年9月1日起,《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正式施行,首次将各级政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写入广东省地方性法规,首次对撂荒地复耕复种作出制度性安排,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上位法空白的情况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探索制定《广东省农村供水条例》,从喝水这个“关键小事”切入,加快推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以法治保障农村居民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一系列立法举措的出台,为广东农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切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立法的目的就是实施,实施的目的就是见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监督支持机制,综合运用专题询问、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调研、跟踪监督等方式,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2023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10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聚焦“百千万工程”先后提出询问,省发展改革委等8个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到场应询,齐心协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聚焦“政银企村”共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省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蹲点式调研,深入研究分析特色亮点、经验启示,探索开展异地试点……

  聚焦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切实增强监督效能,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重点工作有效开展,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凝聚“百千万工程”强大合力。

  今年省人大会议上,代表共提出1053件建议,其中关于“百千万工程”的123件,占比超1/10。省人大常委会积极抓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其中重点督办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等建议;

  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开展“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集中履职活动,全省共11.98万名五级人大代表参加活动,收集群众反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1.1万余件,当月推动解决8000余件,在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展现人大担当、代表作为……

  紧紧依靠人大代表做好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厚植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民意基础,让更多代表在“百千万工程”的舞台上大展身手。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要闻 A6共绘城乡融合发展“实景图” 贾政、魏丽娜2024-11-21 2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