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谱城乡融合发展“协奏曲”

广州以“头号力度”实施“头号工程” 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

方晴

本文字数:5655

广州帽峰山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通讯员李萌 摄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高新沙园区周边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摄

黄埔区迳下村的青山绿水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秋日风光何处好?在7434平方公里的羊城大地上,“百千万”丰景图是此刻最美图景。

  去年春天,直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最大短板,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施工图出炉。广州闻令而动,以“头号力度”实施“头号工程”,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唱响区镇村共同繁荣发展之歌——

  “区”势正劲,拼产业、拼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镇”当其时,强功能、补短板,镇街联城带村节点作用不断增强;踏入乡村,民房变民宿,风景变“钱景”,农民吃上旅游饭,奔富的劲头和大地的生命力一同被唤醒。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丰收季。百县千镇万村不断焕发新面貌,施工图一步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成为“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实现良好开局的生动剪影。

  从纵向看,广州围绕“强区促镇带村”,突出抓好区域经济发展、镇街功能提升、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串珠成链”。从横向看,则是坚持“一区一策”“一镇(街)一方案”,让各区街走好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发展之路。

  去年,广州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广州市及黄埔、增城、白云、从化4个区获省“优秀”等次,从化、增城区和7镇57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乡村振兴考核连续第5年获得珠三角核心区第一名……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比翼齐飞,繁华城市与和美乡村交相辉映。

  镇街乡村给力

  城乡融合发展各美其美

  “百千万工程”在哪里?在希望的田野上。

  10月下旬,位于增城朱村街的万亩稻田拉开收割帷幕。清晨,一辆辆收割农机穿梭在宛如织锦的稻田上,一股股稻粒如金色泉水般从出粮口倾泻而下,机器轰鸣声传递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午后,不少街坊来到朱村街丝苗米稻田公园,在丝苗米稻田营地里直播低唱、在户外天幕下欢聚畅谈品尝美食、在田基路上闻花香听鸟语。周末,游客拉上三五知己拍照打卡,孩子们坐上小火车行驶在丰收田园,勾画出一幅生态与美景、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画卷。

  对于“90后新农人”沈燕芬来说,“丰收曲”不只是农机的轰鸣声,还有打单机“吐出”快递单的“啪啦”声。“我们增城的丝苗米米粒细长、油质丰富、晶莹透明,被誉为‘米中碧玉’,一点不输北方大米。”她与团队创立了“遇稻里”增城丝苗米品牌,希望利用好短视频直播的优势,带火家乡的丝苗米,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帮助更多农民获得增收。

  农业的本色没有丢,农业的特色更充分……在乡村振兴的巨变中,对农时农事的敬畏不变、对土地的热爱不变。

  “百千万工程”在哪里?在乡村的工坊里。

  “笃、笃、笃……”在从化区罗洞小学的木作工坊教室内,孩子们正握着木刻刀,细心地按照木板上的铅笔线条进行雕刻。之所以能开设木作手工艺课堂,是因为罗洞村是一座世代传承着木作手艺的“木匠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木作手艺逐渐式微。“不能丢了祖传手艺!”从化区以弘扬鲁班“工匠精神”为引领,有效利用上罗村、罗洞村、锦一村、锦二村的优势资源,盘活闲置厂房资源,引进社会资金建设特色小镇。

  如今行走在村内,“工匠气息”无处不在。近些年来,依托村内工匠文化历史底蕴,罗洞村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文化富民、文化强村之路。占地约5平方公里的罗洞工匠小镇内,陶瓷与木雕名匠、广府砖雕、铜银工艺、云贵扎染、香云纱等非遗传承人常驻,古琴、石磬、编钟等乐器和羌族草编、水磨漆艺等各色精美艺术作品在这里呈现。

  沥青铺平了村道,景观稻田、工匠文化引来了游人,也带来了产业的生机……每年3月,50亩金灿灿的稻浪滚滚,天南海北的游客们一边欣赏大自然风光美景,一边体验农耕工匠生活。上罗村村民高文中早在前几年就辞职回村,租下了30亩空置的旧校舍创办木作工作室兼民宿菁木山舍,如今名列广州十大民宿榜单。

  接过祖辈的凿斧锛锯,年轻人们从他乡回到故土,亲手将自己的家园打磨成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把农村视作人生的舞台,而不是没有选择的退路。

  “百千万工程”还在哪里?

  翻开广州地图,11个区、177个镇(街)、2822个行政村(社区)散落成点、交织成网,每个节点都孕育着“百千万”种增长动能,都蕴藏着惠及万千乡村、造福万千乡亲的“幸福密码”。关键是,如何让它们都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从纵向看,广州围绕“强区促镇带村”,突出抓好区域经济发展、镇街功能提升、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串珠成链”。从横向看,则是坚持“一区一策”“一镇(街)一方案”,让各区街走好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发展之路。

  去年,广州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广州市及黄埔、增城、白云、从化4个区获省“优秀”等次,从化、增城区和7镇57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乡村振兴考核连续第5年获得珠三角核心区第一名……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比翼齐飞,繁华城市与和美乡村交相辉映。

  改革深处发力

  唤醒土地的发展生机

  实施“百千万工程”,也是优势塑造、结构调整、动力增强、价值实现的过程,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

  改革,必须向着“最难啃”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去攻坚。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广州尽管有着广袤的农村土地,却也有“碎片化”的难题。据2022年数据,广州5亩以下耕地地块的数量约占六成,这些耕地大多被城镇包围,实际农业生产功能较弱,城镇建设难以完全避让耕地。

  同时,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着“用地难”问题。如何让“小地块”也有“大发展”?广州市委常委会在部署推进“百千万工程”时提出,要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其中,扎实开展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工作,成为激发释放区镇村发展活力潜能的关键一招。

  每逢节假日,位于从化区城郊街道西和村的北纬23°8森林营地颇受亲子游客欢迎。然而,每当一场大雨来袭,由于园中可以避雨的建筑十分有限,家长和孩子的活动体验大受影响,更暴露了该园区缺乏建设用地的问题。

  2023年,北纬23°8森林营地的运营主体广州市和营天下田园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竞得从化区城郊街道西和村、光联村21.3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40年使用权,成为广州市首宗“点状供地”项目。项目用地分为55个“点”,最小者面积仅70平方米。

  走进从化鳌头镇的万亩良田示范项目,这里连绵的稻田一眼望不到尽头,阵风吹过,稻浪滚滚、稻香阵阵,远处“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字样鲜亮而醒目。

  作为全国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破解耕地“碎片化”“低效化”难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鳌头镇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取得亮眼成果。

  2023年,鳌头镇高标准整理农业空间,推进耕地连片,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基本完成约7000亩农田整治施工,新增水田约1500亩,新建生产路约20千米,新建各类沟渠约60千米,打造“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新格局。

  破碎的土地被重整,沉睡的大地被唤醒。鳌头镇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盘活利用龙潭旧镇墟沿街百余栋旧厂旧屋的闲置低效建设用地资源,引入越秀集团风行田园综合体产业项目,打造集游景点、住民宿、品美食、购特产、享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区。“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而是让农民变股民,把资源变资本,将田园变景区。”越秀集团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解读道。

  今年6月25日,自然资源部发布首批1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其中,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作为全省唯一案例成功入选经典案例。

  人大代表助力

  推动“百千万工程”快步提速

  乡村集市摆摊常有,人大代表“摆摊”你听过吗?

  一顶帐篷、一张长桌、几条板凳……在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道的集市上,人大代表的摊位“开张”了,但不是为了卖东西,而是为了征集民意。近年来,对于朱村街道及下辖村居的居民来说,这样的摊位早已不陌生。除此以外,居民群众还可以通过扫描联络站二维码,全天候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一件件民生诉求就这样被记录下来、推动解决,甚至建起一所特殊的“学校”。

  今年3月,朱村街“百千万工程”乡村夜校正式开班授课,吸纳60名优秀师资组建“乡村夜校讲师资源库”,精心开设家电维修、电商直播、畜牧养殖、无人机驾驶等课程,累计为700余名学员提供实用技能培训。

  而背后,是2023年11月,广州市人大代表张金女“出摊”时收到的民意。有村民反映,“以前在农村会开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就不得了,现在有的村都搞了数字化养殖和电商销售,村民们急需现代农业生产技能。”次月,朱村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在专题会议上提出开办乡村夜校,聚合校地联动力量,吸纳院校教师、致富能人为村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百千万工程”涉及百县千镇万村,说起来很“大”,做起来却要很“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锚定“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依法履行人大职责,高质量开展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怎么立有效管用的法?关键一招,就是立足解决问题,注重小切口。《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广州市野生动物放生管理规定》……围绕护航“百千万工程”,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17件、修订6件法规,切实坚持“一不写两必写”要则,不写照样可以干的不写,不写不能干的必须写,不写清楚不好干的必须写清楚。

  监督工作既“辣”又“香”。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广东省委、市委对“百千万工程”提出的大抓产业发展、大抓人居环境建设、大抓公共服务、大抓体制机制改革等攻坚任务选题监督,坚持审议必调研,力戒空泛议论,不放空炮礼炮。

  在监督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特别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中,广州建立每位市人大代表常态化固定联系1~2家民营企业工作机制,开展“五级人大代表联动,千家民营企业调研”,开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询问。

  为推动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建优做强广州市“1+6”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推动2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质量提升,推动乡村民宿(酒店)产业发展壮大,督办《关于推动广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有力推动广州乡村产业振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6年高于城镇居民。

  为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从巩固提升农村厕所革命成效,到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细节,把村民的“身边事”当“自家事”。“河边杂草丛生影响散步”“门前车速过快影响孩子安全”“下水道堵塞导致臭气外溢”……人大代表从线上线下收集到一个又一个的诉求,推动职能部门快速解决。如今,广州94%以上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如何让美丽乡村更美、更富?“美丽乡村建设侧重村容村貌,但村与村之间的道路改造不够配套,没有将美丽乡村串联起来。”2023年3月开始,武戟、吴榕凯、程钢、蔡清伟等广州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的组织下,对全市7个涉农区20余镇(街)近100个重点村进行考察、调研后,形成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升级改造 打造广州千里乡村风景道的建议》。他们期待,在广州打造一条环绕都市区周边的千里乡村风景道,将犹如满盘珍珠的1145个美丽乡村串联起来,形成体现城乡之美、生态之美的“广州项链”。

  如今,广州正以“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为契机,通过改造提升、新建扩建等,打造全长2500公里的乡村风景道网络,串联全市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园、历史文化遗存及生态景观等1000多个乡村资源点,多维度展现广州“千里乡韵”美丽场景,促进乡村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立有效管用的法

  “百千万工程”涉及百县千镇万村,说起来很“大”,做起来却要很“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锚定“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依法履行人大职责,高质量开展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怎么立有效管用的法?关键一招,就是立足解决问题,注重小切口。《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广州市野生动物放生管理规定》……围绕护航“百千万工程”,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17件、修订6件法规,切实坚持“一不写两必写”要则,不写照样可以干的不写,不写不能干的必须写,不写清楚不好干的必须写清楚。

  将乡村串联起来

  “美丽乡村建设侧重村容村貌,但村与村之间的道路改造不够配套,没有将美丽乡村串联起来。”2023年3月开始,武戟、吴榕凯、程钢、蔡清伟等广州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的组织下,对全市7个涉农区20余镇(街)近100个重点村进行考察、调研后,形成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升级改造 打造广州千里乡村风景道的建议》。

  如今,广州正以“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为契机,通过改造提升、新建扩建等,打造全长2500公里的乡村风景道网络,串联全市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园、历史文化遗存及生态景观等1000多个乡村资源点,多维度展现广州“千里乡韵”美丽场景,促进乡村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监督既“辣”又“香”

  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广东省委、广州市委对“百千万工程”提出的大抓产业发展、大抓人居环境建设、大抓公共服务、大抓体制机制改革等攻坚任务选题监督,坚持审议必调研,力戒空泛议论,不放空炮礼炮。

  在监督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特别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中,广州建立每位市人大代表常态化固定联系1~2家民营企业工作机制,开展“五级人大代表联动,千家民营企业调研”,开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询问。

  为推动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建优做强广州市“1+6”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推动2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质量提升,推动乡村民宿(酒店)产业发展壮大,督办《关于推动广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有力推动广州乡村产业振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6年高于城镇居民。

  为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从巩固提升农村厕所革命成效,到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细节,把村民的“身边事”当“自家事”。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A4谱城乡融合发展“协奏曲” 方晴2024-11-19 2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