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做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韩松表示,广东工行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也将立足根本,接力做好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书写“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工行答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有力支撑。截至2024年9月末,广东工行各项贷款余额2.5万亿元,净增1440亿元,制造业、普惠、绿色等重点领域贷款占比较年初均有所提升。
文/林晓丽
助推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动力,而科技金融则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韩松表示,商业银行是科技金融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市场参与主体。作为服务工业建设起家的国有大行,广东工行始终把支持科技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截至9月末,科技企业融资余额近2200亿元,较年初增幅超11%。在实践中,广东工行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强化“三个支撑”。
一是强化服务支撑。广东工行做深做实区域核心产业链和新兴产业链分析,以此摸清各新兴子行业的客户视图,并沿着核心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梳理客户,进行贴标签、拟名单、定策略,精准明确科技金融服务目标对象。
二是强化产品支撑。持续推动从“信贷支持”向“投融资一体化服务”转变,今年在省内商业银行率先推出科技型企业商投联动信贷专项系列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推动从“重资产”向“重技术”转变,侧重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和研发能力的评估,例如,研发“科学家创业e贷”,增强对科技企业和人才的精准支持。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科技领域涉及行业多、技术更新快、工艺较复杂,以往金融从业人员“看不懂”“不会做”情况均不同程度存在。广东工行积极培育跨专业的复合型金融人才,组建团队对低空经济等新兴行业开展专题研究,积极打造新市场细分领域的行业信贷专家队伍。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韩松表示,广东工行积极发挥绿色金融“头雁”作用,重点支持湾区制造业绿色升级、沿海石化和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及粤东西北渔光互补、绿色矿山、绿色农业等。今年以来落地多个“首笔”:发放大湾区首笔“气候贷”,落地广东省内最大的“节水贷”项目,发行全国首单投向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的绿色债券。截至9月末,广东工行绿色贷款余额超4900亿元,持续领跑同业。
数字赋能提升服务质效
韩松表示,数字金融已成为推动金融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广东工行实施数字金融工程,深化数字金融推广应用,发挥数字金融为民、利民、惠民、便民作用。
据介绍,广东工行加大线上产品创新力度,提升信贷可得性。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与金融科技,畅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出网贷通、经营快贷、数字供应链等数字化产品,降低普惠信贷的服务成本和门槛,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和服务质效。截至9月末,广东工行普惠贷款余额超3400亿元,较年初增长近20%,普惠贷款客户突破20万户,线上融资业务在全行普惠贷款中余额占比超过90%。
以数字技术助推贸易新业态发展。跨境电商已成为广东外贸增长的新引擎,为此,广东工行致力于探索贸易数字化金融服务的破题思路,积极打造多样化、智能化、合规化的“跨境电商智联通”金融服务品牌,针对跨境电商交易“小额、高频、海量化”的特点,与支付机构或跨境电商平台直接对接,通过交易电子信息高效交互,实现结算效率大幅提升。截至9月底,广东工行为财付通、希音、洋葱等知名支付机构或跨境电商主体提供跨境结算服务超1400亿元,同比增长66%。
通过开放银行助力企业数字化运营。广东工行“企慧宝”智慧餐厅系统为养老、学校、企业、工厂等多个行业提供个性化的应用落地方案,服务近千家企事业单位、近百万个人客户,其中今年7月上线的“企慧宝”长者智慧饭堂系统已在省内约60家长者饭堂落地,助力长者就餐支付便利和饭堂高效透明运作。广东工行开发的商户智慧系统则帮助景区、酒店、餐饮商户打造数字化经营模式,目前已在省内78家景区酒店、500余家餐饮门店上线,支持景区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购票支付、游客人数管控、车辆运营管理等智慧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