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杨晓明、陈运成)由广州市文联指导,广州市美协主办的“育美华章——陈金章写生教学与理论研究展”于近日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9号馆广州名人美术馆开幕,展出广州美院教授陈金章以及其学生的近百幅写生作品,系统呈现写生教学在岭南画学中的传承脉络。同期推出《育美华章——陈金章写生教学与文献研究》书籍,是首本从中国画教学的角度,以“写生”作为关键词及创作特质,梳理陈金章中国画创作思想的文集。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梁江表示,“陈金章是岭南山水画的一座高峰,他的山水画繁茂郁勃、温润清新,以精谨繁密而不刻板的笔法,在笔墨语言上彰显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开拓出岭南山水画一种新境界;他又是当代岭南美术教育的一个范例,在很多场合我曾经说过,如果说中央美院以‘徐蒋体系’为代表的教学体系突出了‘素描’,中国美院以潘天寿为代表的教学体系突出了‘传统’,那么,以广州美院为重镇的岭南美术教育体系,关键词则是‘写生’。‘写生’彰显了中国第三种美术教育体系的特征。陈金章老师几十年来的教学实践,完美诠释了岭南特色教学体系的特色——尊重生活,敬畏艺术,以真情实感为基石,认真对待每一件创作。他以身垂范,带出了一拨拨卓有建树的学生,由此成为岭南画坛续薪传火的一个范例。”
广州市美协主席刘思东作为策展人之一更是深有感触,“我们在策展布展的过程里,在陈金章老师的作品里,感受到陈老那种沉住气安安静静写生的劲,一笔一画地用毛笔去体现那种苍劲,把书写的成分融进去,并且我们从陈老这种日积月累的写生和创作中,看出艺术家的一种宝贵气质,就是热爱艺术、慢慢经营。”
陈金章曾跟随岭南美术大家关山月、黎雄才学习,并在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岗位上任职多年,影响了一代代美术学子,其中,陈永锵、张治安、刘书民、周彦生、陈新华、万小宁、苏百钧、李劲堃、朱永成、方楚乔正是他与梁世雄一同培养出来的学生,这些学生早已成为美术界的中流砥柱。
本次展览不但精心挑选出了数十幅陈金章走遍大江南北所画下的写生作品,更有来自多位学生的写生力作。以“写生”作为关键词,串联起岭南画学中有别于其他地域教学的特色,进一步强化在岭南画派延续下的广东美术力量的核心特质。
陈金章一直恪守着岭南画派倡导的“关注人民,深入生活”的宗旨。在过去数十年间,陈金章足迹踏遍祖国大地,到过八达岭、太行山、黄山、西湖、三清山、霸王岭、娄山关等数十个地方写生。他一直认为,不到生活中去,出不了好作品。他长期坚持用毛笔去写生,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写生现场他从来不带相机,就带毛笔和墨盒。他认为,“要一支毛笔听话,不是一两日之功,得几十年探索才行。”他经常说,“不会写生就不会创作”,但同时又强调,“不能把写生当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首次展出了2.6米长的手卷《阳朔风光》,这是陈金章2019年的作品。陈金章回忆称,2019年游览阳朔,细细观察了当地的山、水、树、房子坐落的位置,感受不同时间段里光和影的变化,想象一下本地人所养的家禽或小动物,最终按照自己对阳朔景色的体会来绘就。他表示,阳朔不是大山大岭的大气派,而是有独特的山明水净之感。所以,“我表现的是雅和朴素,它的山重重叠叠,我用淡墨来表现它的雅气。”
“在未来,广州市美协将持续关注并研究梳理岭南乃至全国的名师大家,从美术教育的角度对各位美术界代表进行研讨展示,深入挖掘美术创作方法的精髓和内涵,充分发挥美术作品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刘思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