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师傅请指教

师从八姑姐 学做大妗姐

广州迎亲队伍必经“吉祥路”沾喜气 “低彩礼”“零彩礼”婚俗获网友点赞

麦蔼文

本文字数:4869

八姑姐展示礼书老物件。

在八姑姐指导下,学生正体验敬茶婚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扫码观看更多学艺故事。

  师傅请指教·小麦学艺记① 婚俗篇

  岭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岭南文化传承发展,在广东视察和在广州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非正式会晤时曾多次赞誉、推介岭南文化。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本报推出《师傅请指教》全媒体传播工程,生动讲述岭南文化传承发展故事。

  拜师学艺,品读岭南。今天与读者见面的是《小麦学艺记》系列,年轻记者化身“学徒”,拜师请教非遗传承人,深度体验非遗技艺、用心体悟岭南文化魅力。走进西关大屋主持一场广府传统婚礼,深入广绣工作室求教“针”功夫,登上梅花桩上演一场狮王争霸……我们旨在通过沉浸式学技艺、面对面谈传承,传播弘扬岭南文化的迷人光彩,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生动故事。

  进入“金九银十”的结婚旺季,婚庆行业迎来热潮。第一期,我们聚焦广府传统婚俗。得知广州有位熟稔广府婚礼习俗、人称“八姑姐”的婚礼执事,日前,学徒小麦上门拜师学做大妗姐,并跟她联手策划主持一场别出心裁的婚礼,从一项项婚礼仪式、一件件婚庆用品、一句句吉祥话中,读懂广府婚俗的传承与创新。

  出品/江永忠、许芳

  策划/赵东方、邱敏、余靖

  统筹/何超、麦蔼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麦蔼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视频/G视频协助/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莫伟浓 信息时报记者黄冠柽

  边学边练

  给跨国夫妻办广府婚礼

  做梦都没想到有这一天,记者小麦成了大妗姐,还要在西关大屋里为俄罗斯新郎艾琪、中国新娘刘璐操办一场广府婚礼。“如何主持上头、安床等仪式?”“要掌握哪些吉祥话?”婚礼前,八姑姐卢燕武抛出的问题难倒了仍是新手的小麦,庆幸有八姑姐的手把手教学,让小麦在沉浸式体验婚俗仪式之余,还能感受到广府婚礼的独特魅力。

  婚礼当天,大妗姐早早就开始装扮自己。“腰板挺直,整理好着装。干活要麻利,不散落一根发丝。”八姑姐一边叮嘱,一边帮小麦盘发髻。换上大襟衫、轻摇大葵扇……一眨眼,小麦便以大妗姐造型亮相。这天,广州气温超过30℃,不一会小麦身上变得黏腻难忍。只见八姑姐即便满头大汗,仍穿上两斤重、六层厚的金色“六福衣”,可见金牌执礼师真不容易啊!

  早上8时许,新娘开始更衣。见到小学徒勤快地帮忙整理裙褂,八姑姐在旁耐心揭秘了裙褂纹饰的内涵,“广府人看重‘好意头’,龙凤样式寓意龙凤呈祥,牡丹花寓意花开富贵,云团寓意一团和气……”细细打量着这身红色嫁衣,只觉绣工仿佛要把所有美好寓意都绣进去。

  接下来,便是开脸环节。一份鹅蛋粉、一根红棉线,看着八姑姐在新娘脸上行云流水般地操作,小麦心想,“这是易事一桩吧。”“棉线很细,容易刮伤脸部,开脸时要细心,你来试试。”说话间,八姑姐已把棉线塞进小麦手中。深吸一口气,小麦小心执起棉线靠近新娘脸部,两手各拉一端,另一端则用牙齿咬紧,做到“手口并用”,伴随手指闭合,棉线随之自由开合,脸上绒毛可轻松绞掉。不到几分钟,新娘的皮肤越发光滑,小麦悬着的心才放下。

  在“上头礼”环节,小麦有序摆放了寓意生活顺风顺水的梳子以及“龙头镜”“较剪尺”等用品。“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这番“三梳”吉祥话大家时常都能听到,八姑姐还展示了整套“十梳”传统上头仪式。原来,“上头礼”不仅是成人礼,还是父母与儿女尽诉心中情的时刻,小麦不由心生一股暖意。

  敬茶环节,新娘一边说“老爷(公公)请饮茶”“奶奶(婆婆)请饮茶”,一边向长辈敬上“感恩茶”。小麦在旁随之高声附和,“饮过新郎茶,身体健康富贵又荣华。”“饮过新抱茶,茶到口、财到手,千万家财到家门口。”这番现学现卖的吉祥话,一下子把喜庆氛围推向高潮。尽管不少传统婚俗已作简化,但敬茶仍是广府婚礼重头戏,这不仅代表要答谢长辈的养育之恩,也代表双方长辈接纳新人成为家庭新成员。

  主持一场广府婚礼下来,小麦深感成为一名出色大妗姐,口才、体力、反应力缺一不可。其间,不仅要陪伴新人接亲、敬茶,还要化身“说唱歌手”,要把数十上百句吉祥话熟记于心,出口即文章。尤其让人佩服的是,八姑姐总能随机应变,化解婚礼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她还随身携带一个“百宝袋”,“百宝袋”虽小,却“五脏俱全”,从火柴、针线到油、米等物件,总能应对婚礼上的不时之需。

  探寻婚俗

  广府人收彩礼“讲心唔讲金”

  广府婚俗最早可追溯到周代的“六礼”,择吉日、过大礼、落栊等皆是广府婚俗的组成部分。“粤中婚事所用之迎亲彩舆……以金亭翠亭陈设礼物,及其仪仗之鲜明,灯彩之富丽……”从清代文献中,不难看出广府婚礼的讲究。据八姑姐介绍,过去主要依靠通晓礼仪的大妗姐协助新人完成婚礼当天的仪式。如今,这个古老行当演变出新职业——婚俗执礼师,掌握传统大妗技艺,精通专业执礼流程。

  尤记得初次上门拜师时,小麦就遇到了八姑姐的男徒弟。“莫非还有‘大妗哥’?”“为何又有‘大妗姐’一说?”看到记者一脸疑惑,八姑姐解释,“收下男徒弟,这是一种新尝试、新面貌。在古代,一般都是家中舅母或年长女性主持婚礼流程,后来,出现女性主持婚礼这一个职业,便于帮新娘更衣、传授礼数,由此衍生出‘大妗’这一说法。随着行业发展,大妗姐开始‘创作’婚礼上的话语,演变成婚礼要讲吉祥话的传统。”

  据八姑姐介绍,她的家族从她太姑婆开始从事婚礼执仪,至今已有198年历史。早年,还有人专门从中山、三水等地过来拜师,鼎盛时学员多达数百人。还有学员把技艺带回港澳等地,广府婚俗随之落地生根。

  为了解广府婚俗文化,小麦探访了八姑姐位于惠吉西路的工作室。这里宛如“婚庆用品收藏馆”,收藏着各年代的婚嫁用品,有被单等婚嫁用品、20世纪70年代的自行车等“三转一响”、20世纪8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等“新三件”家电,以及随处可见的红色“囍”字。

  “随手拿起都是古物”,八姑姐戴上白手套,从老木箱中掏出一件件老物件。只见她举起一份用玻璃框装裱的礼书介绍,“这是光绪年间的,落款写着‘回允之礼’,即新娘嫁妆。‘龙涎凤炬’即是龙凤烛,‘福寿团圆’即是百福被……”这份礼书,不仅记载着百年前的婚庆礼品,而且词藻华丽、极具文学性。

  八姑姐随后又拿出长约1.8米的红色真丝绸缎对联,在100多年前的婚礼中,这副对联曾高挂于祠堂高门大柱之上。只见八姑姐用力拉扯这件“老古董”,“这么多年了,这件双宫蚕丝布依然坚韧。” 据记载,婚礼用品彰显着当地的生产特色。20世纪初,顺德开了许多缫丝厂,丝绸应用于广府婚礼中,用料越好,越显示家庭富足。

  据八姑姐介绍,广府婚礼中有许多优良传统延续至今。例如,结婚当天,广州迎亲队伍往往绕行“吉祥路”沾沾喜气,像长寿路、多宝路这些有着吉祥寓意名字的马路就是迎亲“游车河”的首选。此外,有迎亲队伍绕道六条带有“福”字的马路,即同福路、惠福路、永福路、恒福路、盘福路、万福路,以此取得好兆头。

  在彩礼和随礼方面,广东流行“低彩礼”“零彩礼”,可谓是“讲心唔讲金”。客人参加广府婚宴,一般随一两百元的份子钱,有主人家还会回礼,或把红包折个角又返还给宾客,代表心意已领。这种婚俗曾引发网友的好评,反映岭南人务实、包容的一面,既注重仪式感,又有开放意识,推动广东省婚俗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回归于礼。

  传承有招

  把敬茶、“上头”搬进高校课堂

  在孩童时期,八姑姐开始跟着长辈学习广府婚俗,已从事婚俗执礼师工作29年,主持过的婚礼超过3500场。正值“金九银十”,有资深经验的大妗姐可谓是“一姐难求”,八姑姐的档期也排得满满当当,“有些月份我几乎每天都在主持婚礼,还试过一天主持4场婚礼。”

  为精进技能,八姑姐考取了50多个职业资格证,隔三差五就到福建、澳门等地调研。“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中式婚礼。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敢于讲广府婚俗文化,还要讲清楚文化内涵。”在她看来,作为婚俗执礼师,除了要系统学习正宗婚俗,还要多看多学、与时俱进,“有些地方‘一处乡村一处例’,我们要学习各地婚俗。”

  八姑姐分享了她去年主持的一场婚礼。得知一对深圳新人希望办一场特色广府婚礼,她亲自上阵策划。婚礼当天,婚礼现场开起一间间中式小店,酒铺、解签摊位等,让来宾仿佛置身于市集中。傍晚,迎着夕阳余晖,广府婚俗仪式在舞台上拉开序幕,八姑姐主持过礼、“上头礼”、敬茶等仪式……让新人、亲友来宾沉浸式体验广府婚俗。

  除了主持广府婚礼,八姑姐还积极推动广府婚俗文化“出海”。2007年,她受邀到韩国主持一场中韩联姻婚礼。一开始,韩国新郎家希望按其习俗举行仪式,后来八姑姐提出办一场“中韩合璧”的婚礼:婚礼现场,不仅播放了韩国音乐,还响起中国传统音乐《步步高》;新郎一身韩式婚服亮相,新娘则头戴珠帘凤冠、身穿龙凤裙褂。这些传统婚俗的精彩呈现,赢得了满堂彩。

  曾活跃于各场广府婚礼的八姑姐,如今跨界成为自媒体创作者,还“试水”综艺节目。“提亲知多少”“喜宴上如何敬酒”……记者发现,八姑姐的短视频宛如“行走的婚俗百科全书”,题材从广府婚俗横跨婚姻相处;在综艺节目中,她向一众明星艺人推介喜宴,让广府婚俗在“出圈”中“吸粉引流”。

  今年3月,八姑姐还把广府婚俗文化带进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敬茶、“上头”等仪式,增强对广府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参与“广府婚礼习俗文化展”,用多媒体形式演示婚俗流程,带来精彩的广府婚庆服饰走秀。在她看来,广府婚俗的传承不仅是形式、技艺的延续,更是正确生活态度与价值观的传递,她希望青年学子将广府婚俗中的公序良俗发扬光大。

  学艺手记

  在“十万个为什么”中感受传统的浪漫

  早有耳闻,传统广府婚礼有百余道程序的礼仪、百余种婚庆物品,各个场合的吉祥话更是数不胜数。

  随着正式开始为跨国夫妇筹备婚礼,记者渐渐发现大妗姐任务的繁琐与艰巨,心情难免忐忑起来。“新人的身高体重是多少?”“要选什么新服款式?”“安床全盒要准备哪些食物?”……在筹备阶段,记者仿佛生出“十万个为什么”,一边查资料、一边请教八姑姐、一边为新人出谋划策,大到婚嫁流程安排、喜堂陈设,小到婚庆用品采购、嫁衣挑选。其间,总会被传统的仪式感、美好祝愿触动到。

  经过前后近一个月的筹备,新人婚期悄然而至,总算等来记者大展身手的时候了!有人以为,大妗姐只是在新人敬茶时讲几句吉祥话搞搞气氛。记者体验下来才发现,说好吉祥话一点都不简单。在里三层、外三层的新人亲友注视下,压根没有半点彩排的机会,记者只能硬着头皮克服紧张情绪,保持清醒头脑、伶俐口齿,配合各种场合大声喊出一句句既押韵又有寓意的吉祥话。

  主持一天婚礼下来,记者几乎没能好好坐下来歇息过,跟新人到处斟茶、完成婚礼仪式,只觉得嗓音都快沙哑,腿也开始酸痛。“我们全家都很开心。”当天晚上收到新人发来的感谢短信时,一切劳累瞬间烟消云散,这趟“大妗姐体验之旅”值了!

  随着文化交融的加速,广府婚俗文化不仅“圈粉”本地市民,还成为了外国友人了解广府文化的重要窗口。正如八姑姐给记者的赠言中所写,“和谐美满,传承幸福”,一代又一代大妗姐、“大妗哥”怀着对广府婚俗文化的热爱传薪续火,推动广府婚礼习俗不断变化革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师傅请指教 A7师从八姑姐 学做大妗姐 麦蔼文2024-10-22 2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