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名润 通讯员顺宣、杏宣)随着“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银发力量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佛山以杏坛古朗村为试点,广泛动员银发力量全面参与,通过文化传承、志愿服务、乡贤聚力等多种方式赋能乡村振兴建设,走出一条全省首创的“百千万工程”实践新路径。
10月9日,“佛山银发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行动暨古朗村尊老敬贤活动”在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古朗村举行。当天通过“一宴三展四活动”(“一宴”即古朗村尊老敬贤长寿晚宴;“三展”即摄影书画展、线上线下视频展、银发经济乡村展;“四活动”即徒步长寿行、绿美长寿林、带货长寿瓜、龙凤福寿艇),将古朗“百千万工程”试点的成果进行展示。同时,将重阳节传统文化、乡村绿美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乡村养老服务和乡村文旅发展相融合,推动形成“九月九,游古朗”的文化习俗,弘扬佛山长寿文化,展现佛山老人“老有所得、老有所乐”的美好生活。
古朗村作为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在广泛汇聚乡贤力量,引导乡贤在村居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已有众多成功实践案例,既是践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更是银发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古朗村悄然发生着变化,处处开窗见绿、推门见景、转角遇美的景象,通过党建引领,以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提效为抓手,古朗村的村干部、小组长、党员、村民、志愿者、社会热心人士等不同的银发群体,共同投身于这场乡村蝶变中。
退休老干部、当地老农都是不可忽视的财富,用好银发经验、银发人脉,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佛山鼓励探索银发参与乡村振兴的全新范本,古朗村探索“银发农业”的新实践。古朗有丰富的农业特色资源,“苏鼠瓜”的百年种植史让当地老农成为田间地头的专家。古朗村正打造“苏鼠瓜”(长寿瓜果)特色农产品品牌,把好数字化农业方向,通过搭平台、架桥梁、造品牌、营氛围等手段,以“村民种植+乡村推广销售”模式,带动银发力量回归田间地头、走进直播镜头,让“夕阳红”成为“新网红”。在本次带货长寿瓜活动现场,古朗老干部、老农亲自下场为土特产“带货”,让更多年轻人聆听长寿故事,品尝“长寿瓜”,成功打造古朗银发助农的全新样本。
除了银发农业,古朗还将在银发志愿服务、银发教育等方面继续探索。在10月9日晚的长寿宴活动现场,“顺德区老干部‘红耆’志愿服务工作站”“佛山市老年教育研学点”在古朗正式揭牌,未来将进一步发挥老干部余热和智慧,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也将为佛山市的老年教育和志愿服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