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广东

新质阳江 值此绿蓝

黄文生、谢英君

本文字数:3816

三峡风电场。(梁文栋摄)

阳江海上牧场。(阳江市委宣传部提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谢英君 通讯员谭培铿、姚寿高

  秋日时分,阳江青洲海域内“明渔一号”运作良好,丰产可期。台风“摩羯”过境后,“明渔一号”依旧稳稳屹立在海面上。该项目技术总工程师任重进介绍,“明渔一号”采用50年一遇的设计环境条件,对网箱结构及网衣系统进行合理加强设计,并减少台风工况下的养殖容积损失,最高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影响。作为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它集海上风力发电、深远海养殖功能于一体。这是阳江做好“绿”与“蓝”两篇文章的见证。

  目前,阳江市正抢抓机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绿色”“蓝色”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千里长风催动风机发电,万顷碧涛庇护鱼群繁衍——“绿能”与“蓝色”,正成为阳江的新质生产力源泉,在打造“绿能之都”的同时,阳江正向着全省国家级海洋牧场重要示范引领发展区之路迈进。

  向“蓝色”要新质生产力

  激活“蓝色引擎” 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2023年5月,省委书记黄坤明在阳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强化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大力发展海上能源、海水种业、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产业,高标准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闯出新路、争当示范,加快实现蓝色崛起。今年再次强调要“聚焦绿色能源、海工装备等临港适港产业建链补链延链,不断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和发展水平”。作为全省7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之一,阳江正依托丰厚的海洋资源,全力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作为“南海渔都”“广东鱼仓”,从远洋捕捞到深海养殖,再到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阳江在耕海牧渔中闯出了一条新路。

  “蓝色引擎”的高速运转,有赖于绿电助推。2023年8月,由明阳集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搭载“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养殖网箱”的风机,在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安装投运,标志着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整体建成。从此,在离岸近百公里、水深近50米的深远海环境中开展高品质鱼种智能化养殖成为现实。这也意味着阳江在全球首次实现绿电一体化直供养殖的低碳渔业模式。去年年底,“明渔一号”迎来首批渔获,宣告了风机导管架基础与养殖网箱融合发展模式试验取得成功,为“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开发探索了新路径。

  阳江市还掌握了渔业“芯片”的核心优势。阳江目前已发现有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品种约300种,培育壮大了恒生、金源、海元水产等一大批海水种苗孵化企业,成功创建5家省级良种场,总产量占全省70%,致力打造全国海水种业示范基地。

  此外,阳江大力推进深远海规模化养殖新模式,打造全国“海上粮仓”新标杆。阳江海域养殖条件得天独厚,共创建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省级海洋渔业跨县集群产业园,全市重力式深水网箱达到866口,年产量超10万吨,均居全省第二。同时,推动渔业经济效益与海洋生态效益相统一,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深入推进,为“向海洋要食物”提供新路径。

  海上牧歌也将带动文旅融合。阳江正全力打造海陵国际旅游岛,构建以海丝文化为内核的“海丝名城”。以“南海1号”为核心,打造集出水文物考古、海丝文化保护、海丝文化研究、海丝风情展示于一体,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海丝文化产业带,进一步完善凸显海景特色、海丝文化风情的度假村、购物中心等硬件载体,推动建成海丝文化深度体验区。

  向“绿色”要新质生产力

  抢占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 建设“中国绿能之都”

  作为全省布局“新能源+储能”战略的重点区域,近年来,阳江绿色能源经济建设走上快车道。9月11日,阳江市主平台产业新空间项目(一期)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收尾冲刺阶段。这是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起步区的首期工程,项目位于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项目总用地面积9.44万平方米,是集研发、生产、生活于一体的“一站式”现代化产业园区,并在高标准建设传统厂房的基础上增加绿电直供。

  记者另悉,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起步区是阳江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重点项目,旨在以高标准配置、智能化服务以及绿能可再生能源供应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绿能示范产业园。项目计划分三期开发,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企业招商,计划在11月进驻,进行厂区装修和设备安装。

  阳江的“绿电”从“深蓝”中来。2017年10月,阳江海域打下第一根海上风电桩,开启了“好风借力”的征途。2023年12月19日,广东能源集团阳江青洲一海上风电场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该项目共安装37台海上风电机组,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约15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4.13万吨——相当于再造约1800公顷的森林。

  今年初,中国能建阳江35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规划容量350兆瓦,新建220千伏升压站一座,建成后年均发电量4亿千瓦时。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结合当地优质农业特色,充分发挥“农光互补”“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种资源、两个产业”的集约发展优势,对区域能源电力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短短几年内,阳江以打造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为主抓手,从无到有打造出全球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的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迄今海上风电在建装机容量全国第一。同时,阳江锚定“双碳”目标,以海上风电为引领,建设起涵盖风电、光伏、水电、抽水蓄能等多能齐发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截至2023年底,阳江各类电力能源建成装机容量超2000万千瓦,其中绿色能源占比超70%,“中国绿能之都”在南海之滨悄然崛起。

  如今,阳江绿色能源产业实现全链式、引领型发展,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齐头并进,海工装备发展迅猛。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产业生产核心区建设顺利启动,规划陆域面积64.4平方公里,用海面积11.1平方公里,为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全产业链制造基地提供了坚实的主平台。

  打造“绿蓝”美好愿景

  形成以陆促海 以海带陆的发展局面

  在建设“绿色”“蓝色”新赛道上,阳江规划了美好的蓝图。记者了解到,阳江立足“陆海一盘棋”基本理念与“陆海一体化”基本规律,加强港口资源与陆域经济发展的有机联动,打造现代化港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以制度型开放引领海洋经济对外对内开放,形成以陆促海、以海带陆的发展局面。

  ——以打造亿吨大港为目标,推动阳江港现有码头改造提升吨位等级,建成使用码头泊位23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8个),在建码头泊位16个。完善集疏运体系,积极推进阳江港疏港铁路、港区铁路建设,为阳江港发展港口物流提供有力保障。

  ——大力推进智能化港口管理平台建设,引导和促进港口企业加大5G、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新技术应用,推动港区内部的装卸、运输等作业实现全过程智能化运作。谋划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清关中心建成运营,引进优质服务资源,完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生态。

  ——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方面,阳江将发挥空域广阔优势,挖掘蓝天经济潜力,谋划建设海上发射母港,布局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及相关装备制造产业。

  作为阳江融湾入圈的第一站,阳东将开展低空物流或无人配送试点业务,构建高效的城际、市内及陆岛间物流网络。试飞基地方面,志在发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提供总装测试、试飞和适航审定等方面的服务;在生产组装方面,围绕合山机场独特资源发展无人机制造业,抢占产业链上游发展高地,建设合山“航空小镇”,拓展多种低空应用场景。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24年秋季中青一班第一调研组对本文有贡献

  数说阳江

  区位优势

  阳江是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延伸第一城,江湛铁路横贯全境,速度350km/h的广湛高铁阳江段主体工程量完成九成以上;阳江机场选址获国家民航总局批复。“五横五纵”高速公路网持续构建,阳江港与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市域路网体系持续优化,阳江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

  蓝色优势

  全市海域面积1.23万平方千米,居广东省第二,可开发海域8319.87平方千米,海域海岛岸线总长度466.82千米,可开发港口码头岸线52千米,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阳江港和闸坡、东平等7个渔港。良好的海洋资源禀赋为发展大规模海水养殖、大规模集中式开发海上风电提供了现实基础,也为阳江探索“海洋牧场+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绿色优势

  纳入全省规划的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已核准1200万千瓦,已建成500万千瓦,占全省约50%、占全国超11%。各类能源总装机容量2077万千瓦,居全省第一。充足的绿色能源和完整的能源结构助推和带动了装备制造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让阳江率先谋划绿能示范产业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成为可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广东 A8新质阳江 值此绿蓝 黄文生、谢英君2024-09-27 2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