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九月 2024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123456
第A11版:健康周刊

流溪河畔践行初心 风云岭下护卫健康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扎根广州北部 耕耘十年打造从化人民家门口的“大三甲”

周湘、南五萱

本文字数:2872

南医五院未来将致力打造广州北部区域医疗中心。

泌尿外科团队挑战高难度微创手术。

康复科专家为患者和家属进行康复指导。

  2024年9月初,初秋的午后,敞亮的门诊大厅内安静有序,导诊人员正耐心地向不熟悉新场所的患者和家属指路……这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落成的门诊综合大楼,从此,这家广州北部唯一的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终于实现了门诊和住院的“合体”。

  在十年前,从化人还未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三甲”。直到2013年,几经撤并的从化市中心医院整体移交南方医科大学。十年间,一大批南医精英陆续来到流溪河畔,为守护广州北部人民健康而战。十年间,跻身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行列,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多个国家级急危重症疾病中心、住培基地,科研教学实现零的突破……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实现了华丽蝶变,踏上新征程。

  医院党委书记李绍波说,“以人民为中心”是大南医血脉里的本色,建设“星级五院”,不但要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还要舒心地看好病,得到更便捷的服务、更好的就医体验。     文、图/周湘、南五萱

  “让从化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今年,60岁的从化居民何叔经历了一场“大劫”——夜起如厕时突然头晕乏力、胸痛,紧急送往南医五院急诊科后被诊断为急性心梗。这是一场持续三天三夜的惊心动魄大营救:心血管内科团队刚完成取栓和支架植入,就发现致命的突发室颤!果断除颤、心脏按压,夺回心跳意识,医护团队未及喘息,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又袭来,呼吸机奋战一宿、IABP联合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循环也难以支撑,命悬一线的何叔被转入ICU,ECMO临危受命,关关难过关关过!多学科团队不离不弃奋战72小时,总算平息风暴,何叔赢得了后续手术的宝贵时机。

  作为目前抢救急危重症最复杂、最顶尖的一项生命支持技术,ECMO的运用代表着一家医院急危重症救治的最高水平。如今,从化人若像何叔这样遭遇急危重症,不用再奔波数十公里前往广州中心城区寻求救治,家门口已有最好选择,这在十年前是很难想象的。

  2013年以前的从化中心医院,还只是一家二级医院,人员、设备、场所有限,科研教学零基础,也谈不上专科建设。回首过去,现任副院长、妇产专家徐晓武连叹了几个“难”——吸引人才难、引进设备难、专科发展难。“妇产科想招一个硕士都只能从冷门专业拉人;想开展微创手术,一个单极电刀就做了十几年……”这些经历,让她对近十年医院的飞速发展倍感振奋。

  移交后,医院狠抓内涵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来自“大南医”附属医院的二十多位学科带头人进驻从化,1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开展深度共建。以人才带动技术革新,加速学科建设,普通外科、骨科、妇科、感染科和儿童重症医学科5个基础较好的专科很快建成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提升区域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医院成功创建高水平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重症儿童救治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心衰中心等获评国家级认证;2017年,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南五”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一所现代化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在广州北部快速崛起。

  数读

  医院十年手术量从1.7万+台增加到3.5万+台,四级手术从365台增加到1928台;内科介入手术从0累积到2000多台;建设专科16个,覆盖核医学、血管外科等前沿学科;科研教学取得重大突破:建设国家级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拥有两层楼装备精良的现代化教学技能培训场所;2023年科研工作突破性斩获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在广州北部打造一家有温度的“五星级”医院

  从化地大山多,一些山区群众医学常识和健康管理意识普及不足。“要切实帮助百姓解决看病问题,不能升级‘省部属’就忘了初心。”李绍波的观念朴素而务实。

  举全院之力,自筹4亿元建设全新门诊综合大楼,便是这一初心推动下的“大手笔”。2013年的南五,还只有医技楼临时改造的门诊,条件十分简陋,再往前回溯,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甚至分散在城区的两端。家住从化江埔街的禤伯经常到朝阳街门诊找全科医生冯健华看诊痛风,每次只能打摩的、打车,出入不便十分痛苦;有次需要住院,还要奔波到城区另一头办手续,老人痛得直冒汗……

  2017年,建门诊大楼被提上了议程。从立项到筹款、奠基、动工,其间经历疫情几年,克服重重困难波折,终于在2024年投入试运营。“披荆斩棘完成一件大事,就医环境大大改善。”分管基建的副院长曾方银感慨万千。

  作为老员工,冯健华自豪地说,患者就医体验已“今时不同往日”:门诊、检查、住院各环节一条龙服务,各功能区根据指引步行几分钟就能到位,挂号有线上线下至少五六种渠道,还为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人保留了现场窗口。像禤伯这样的老街坊再也不愁了。

  为改善就医体验,医院从流程入手细扣每个环节——地下1200多个停车位满足就医停车需求全覆盖,门诊大厅“即停即走”无障碍;挂号报到就诊检验检查零预约,3天内有效;建设智慧医院提供20多项网约上门专业护理服务;实现医保无感支付、床边支付……

  “以服务的姿态来打造一家有温度的‘五星级’医院。”副院长徐晓武说。

  数读

  经过数年努力,南医五院日均门诊量超过700人次,日均费用控制在260元左右,人均住院费用1.1万元,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医保信用体系评价连续三年获评“3A”。

  依托广州服务粤北 做山区群众的健康守护者

  一家三甲医院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在李绍波看来,远不只是“看好病”。从化面积1900平方公里,是广州最大的行政区,地大山多。南医五院是当地唯一的“三甲”,靠着不懈的努力和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信赖。然而,放眼整个广州北部乃至粤北地区,水平参差的村医渴望得到规范培训、提升技术水平;山区群众需要更有力的健康保障。

  “助力优质资源下沉,‘南五’责无旁贷。”李绍波说。

  近年来,除了服务好“家门口”的患者之外,南医五院主动担当,深入山区送医上门,执行突发救援、医疗应急、疫情防控等急难险要任务。医院开设的“村医讲堂”覆盖从化、五华、仁化五百余个行政村一千多名村医。专家队伍的足迹踏过粤北山村,驾车走过盘山公路,徒步走过山路,哪怕山里只有一户也不放弃。专家们所到之处,为村民送医送药,为村医送技术送资讯,受到了热切的欢迎和期盼。

  塘田村的村医巢炳安说,当村医20余年,看到村民疾病谱在改变,明显感觉到自己储备不够,亟需“充电”。南医五院专家的到来,就是一场“及时雨”。

  这样的反馈让“南五”人感到特别欣慰,为提升乡村医疗水平出力,他们看到了意义。据悉,南医五院一系列卫生“三下乡”活动,还获评了广东省“益苗计划”省级示范项目。

  立足从化,辐射周边,依托广州,服务粤北,未来致力打造广州北部区域医疗中心,争创广东高水平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这就是“南五”人的美好愿景。

  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经展开。

  【“南五”历史沿革】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从化县卫生院,先后变更为从化县、市人民医院;

  2003年与从化妇幼保健院合并为从化市中心医院;

  2013年整体移交南方医科大学;

  2017年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

  2024年新门诊大楼建成启用,医疗服务和群众就医体验全面升级。

  专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健康周刊 A11流溪河畔践行初心 风云岭下护卫健康 周湘、南五萱2024-09-12 2 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