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九月 2024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123456
第A9版:都市新闻

从土路泥房“飞”入未来社区

历经两次机场征地 广州东湖村集体经济、村容村貌完成蜕变

董业衡、耿旭静

本文字数:3093

机场拆迁安置工作新闻报道

拆迁现场

平西安置区实景图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西部约三公里的地方,一片灰白相间的住房鳞次栉比。抬眼望去,干净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祠堂书院等传统建筑和现代高楼相映成趣,处处皆景。这里是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征拆安置区的先行启动区——平西安置区,也是花都乃至整个广州的“未来社区”样板。在安置区向东眺望,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夜以继日地作业,明年这个时候,这座世界最大的单体机场将正式投入运营。

  东湖村历经了两次机场征地拆迁安置,其命运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紧密相连,其发展也与国家和省市的发展同频共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东湖村村级工业大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东湖村大力开发村集体物业,迎来一大批企业扎根入驻。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同样感染着东湖村的干部群众,大家都在思考:未来的东湖村,又将迎来怎样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董业衡、耿旭静 实习生李绣鹏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董业衡、耿旭静 实习生李绣鹏 通讯员王景媛、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从“泥房土路”到“村级明星村”

  不久前,花都东湖村1900多户村民现场摇珠定房9581套,陆续搬进了平西安置区,其中就有73岁的前东湖村党委副书记梁业荣。眼看着东湖村带风水塘的旧村变成了白云国际机场的跑道,村民集体搬迁,泥房土路也变成了高楼大厦,梁业荣感慨颇多。在安置区全新的社区健身场地,梁业荣跟记者聊起了早年的东湖村。

  “早在一九二七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派来了郑铁先在村里的王氏宗祠创办了‘知行农民学校’,一方面教农民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宣传马克思主义。随后,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在这里开展起来。在此过程中,以沈再典为代表的十多名优秀村民壮烈牺牲,东湖村也因此成为光荣的‘革命老区’。”

  早年的东湖村,水稻、甘蔗交替种植,村民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由于地势低洼,每到多雨时节,环境十分恶劣。“家家户户都住在光秃秃的泥瓦房里,整个村只有一条差不多三人宽的泥土路通向外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交通不便。”梁业荣表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东湖村敢闯敢试,大力发展村级工业,先后兴办了榨糖厂、磨光厂、瓜子链厂、硫酸厂等大小十数家企业,诞生了王殿炳等花县第一代持证机动车驾驶员,工业规模及产值在当时的花山镇村级首屈一指,在同时期花县村级工业也是名列前茅,亦是当时村级工业发展的明星村。

  “我爸爸那时候在村社厂里工作,每次跟着爸爸进厂听着‘轰隆轰隆’的机器声音,别提多兴奋了。”东湖村党委书记黎国炼感叹道,“当时整个村在花都区都‘阔绰’过一阵,是远近闻名的‘村级明星村’。村里更是拥有小汽车两台,拖拉机几十台。当时一外出,只要提到你是东湖村的,别人都会对你投来羡慕的目光。”

  从“拆迁先锋”到“筑巢引凤”

  “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等因素的影响,东湖村没能紧跟广州高速发展的脚步,前进的步伐有些放缓。”梁业荣回忆道。

  1997年7月16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即将迁建花都的消息从《广州日报》头版头条刊出后,东湖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新机场将征用东湖村的土地1900多亩。当时东湖村26个生产队中,有6个生产队被划入拆迁范围,涉及村民1200多人。

  “要说没有顾虑是假的,但工作队为我们解释了很多问题,村民也就慢慢想通了。要离开祖祖辈辈生活居住的地方,自然万般不舍,但为了支持机场建设,又义无反顾。”梁业荣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东湖村沈集清、沈德钿、王殿炳等20 多户村民还主动拆掉各自在拆迁区内的住宅,以实际行动支持新机场建设,成为全区当之无愧的“拆迁先锋”。

  1998年11月28日,村民王步营在安置区的新居里为他的儿子操办婚礼,喜宴就在新居前的大街上开场,赴宴者戏称为“露天餐厅”,大家都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从2月20日开始召开征地拆迁安置动员大会到12月20日搬迁结束,花都机场拆迁工程仅仅用时10个月就全部完成。第一个国家重点工程落户、第一个最早成立机场征拆工作指挥部、第一次超大规模主体项目征地13138亩、第一次动迁上万移民、第一个最快完成移民安置任务……此次拆迁,也创造了花都历史数个第一。

  “在第一次机场拆迁的过程中,我们村分到了一定数量的农村自留地,一直想干一番事业,但又苦于不知道如何入手。”梁业荣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这让东湖村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为何不自己引凤筑巢呢?”

  说干就干!在前往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的发展用地经验后,村里很快就对接好了意向企业,并按照他们的要求修建厂房。由于靠近机场地理位置优越,村里的厂房供不应求,一大批企业陆续进驻。企业入驻后带来丰厚的租金回报,每个村民年分红猛增到7000多元;企业多了,来上班的外来人口也多了起来,村民把自己空余的房子租给他们,又额外多了一笔租金。此外,企业也给村里村民增加了许多工作机会,很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从“整体迁移”到“未来社区”

  2020年12月,广东省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广东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推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在三期扩建工程的图纸上,东湖村面临整体搬迁。从2020年4月到2023年11月,历时三年多时间,东湖村顺利完成了这个任务。2023年11月20日上午,1900多户村民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加花山镇在美东工业园举行的东湖村摇珠定房活动。村民们精心打扮,有的人身穿大红衣服,寓意未来生活红红火火……

  随着摇珠定房的顺利结束,不少村民陆陆续续地搬进了楼房,住进了崭新的小区。“‘洗脚上岸’乔迁新居后,我才见识到了什么是现代化小区。”村民刘志远说。小区引入物业管理,有保安、保洁,楼下就是快递柜,十分方便。小区两公里范围内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省一级中学(市六中花都校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交首末站等设施应有尽有,真正让村民居有所安。在阳台上,村民张阿姨看着远方古色古香的建筑说:“幼儿园就在家对面,小学走路也仅需十分钟左右,更让人值得期盼的是市六中花都校区也在我们安置区内,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上学问题了。”

  今年7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会在广州各区火热开展。“在花都区花山镇的宣讲会上,区领导特地提到了东湖村:历经两次征地、拆迁、安置,成为国家重点项目‘征拆、建设、交楼三同步’良好示范。”这一肯定让梁业荣也倍感振奋。

  “预计今年年底,全部村民都将入住新居。这标志着一个实现现代化小区聚居、以物业经营为主的新东湖村展现到大家面前。村集体收益分红变成了9000多元。”东湖村党委书记黎国炼表示。

  “接下来,我们会深入贯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这一重要举措,因地制宜地用好政府安排的自留发展用地,借助政府力量多渠道积极招商引资,不断为村民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我们相信,只要全村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新乡村,一定未来可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都市新闻 A9从土路泥房“飞”入未来社区 董业衡、耿旭静2024-09-12 2 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