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九月 2024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123456
第A4版:评论

直播“带假”,主播岂能“无损”

庹亚男

本文字数:645

  直播间带假货,主播没责任?近日,某知名主播带货的“鲜多裕”假原切牛肉卷被罚50万元。据悉,该商品累计售出4万多单,总销售额达到387万余元。而在此之前,该主播就曾因“糟头肉事件”未受处罚引起网友关注。(9月10日极目新闻)

  对很多人来说,在直播间购买生鲜食品,再日常不过。一来方便快捷,“滑动指尖,万物可买”;二来主播大力推荐,口碑、质量似乎都有保证。可若是买到货不对板的产品,除了商家要“挨板子”,带货主播该不该“连坐”?

  从法律上讲,只要主播涉及生产、经营、销售中的任何一环,必然难逃责任。现实中,一些主播声称只负责带货,不参与商品产销,一出问题便百般推卸责任。哪怕有时监管“较真”,追究主播虚假宣传的责任、开出法律“罚单”,但比起带货的高额利润,这些惩罚可谓九牛一毛。于是乎,一些主播胆子大起来了,或是疏于产品把关、或是选择性忽视、或是故意以次充好,将假冒伪劣产品推销给镜头前的“家人”,以谋求高利润。

  法律责任不能逃,社会责任更不可免。在电商时代,主播尤其是头部主播,议价能力强,在商业链条上其实占有更高的利润比重,于情于理都应承担更多责任。问题产品,下架了之;责任问题,佯装不知——如此操作,不仅透支粉丝信任,还会损害自身信誉,岂能长久?还是当爱惜羽毛,通过拼产品质量,拼主播的自我修养,善待消费者,担起社会责任,才能行久致远。

  直播间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带货主播还是商家,都应当强化法律责任、恪守为商之道。随着直播带货行业不断壮大,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分配也应该清晰起来,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直播“带假”,主播岂能“无损” 庹亚男2024-09-12 2 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