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仗义真诚:林徽因的爱情和友情——林徽因、梁思成外孙女于葵与你分享”在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分会场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店举行。
“这次来广东除了分享新书,广东也是我们的家乡。”于葵说。此次她带来的新书《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是林徽因、梁思成全体家属向林徽因120周年诞辰的郑重献礼。这是一部讲述林徽因一生事迹的非虚构作品,也是林徽因、梁思成家属首次大量公布家藏珍贵影像、文字档案,基于众多第一手材料,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林徽因的尝试。它多层面、多角度切入,全面展现了林徽因曲折坎坷而又光彩照人的一生。书中所载的几百幅图片及诸多文字史料相当部分系首度面世,作者也就涉及林徽因生平思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陆漪蔚 实习生卢晓(除署名外)
“林徽因是一位很万能的母亲”
于葵表示,编写《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一书,首先因为今年是外婆林徽因120周年诞辰,“在这个时候,作为她的家人很想为她做点什么……我虽然没见过外婆,但从小听妈妈讲她的故事,对她也非常熟悉。”
在纪念外公梁思成120周年诞辰时,于葵帮着母亲梁再冰做了一本口述史,过程中听到非常多关于外公外婆的故事,“这也是我这本书的一个基础。”此外,于葵从小在家里看到许多老照片以及林长民、梁启超的书信,“这些资料以及外婆美丽的照片、娟秀的字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从这些家藏手稿、书信中,于葵了解了“家史”、感受到了“家学”的来源。“我看林长民的书信日记时,立刻就感觉到林徽因身上的很多东西是从她父亲身上继承来的。”于葵说,“比如林长民的日记里有一手漂亮的书法,词句描写也很优美,我就觉得很熟悉,因为林徽因也是这样。”于葵透露,新书收录了一批此前不为外界所知的梁启超写给梁思成、林徽因的书信,“可以看到梁思成、林徽因的家学是怎么继承的,我想把这一部分也记录下来。”因此,于葵希望借出书的契机把手头上的这些资料串联起来、整理出来。
于葵在分享中透露了林徽因鲜为人知的一面:“在我妈妈梁再冰看来,她的妈妈林徽因是一位很万能的母亲,非常会照顾孩子,我妈妈生病的时候,只要林徽因在身边就什么都不怕了。”于葵还回忆,舅舅梁从诫说过,林徽因不太把儿女当孩子,“经常对两个小牛弹琴。”如林徽因写给8岁的梁再冰的信,上面详细讲述了她跟着营造学社考察佛光寺的过程,“我看到这封信的第一感觉像是营造学社做的报告,尤其是后面有两张画得很详细的路线图、地形图,完全想象不出是写给8岁小孩子的信。”
于葵认为,林徽因和梁思成都很尊重孩子,用平等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对话,此外用画图说明问题也是家里的习惯。“我妈妈也是走到哪里都要看图,这时我就知道她的这个习惯是从哪里来的了。”于葵说。
“走到哪都有人说受到过她的帮助”
本次分享会的主题是“仗义真诚”,为什么会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林徽因呢?于葵表示,林徽因对朋友是很仗义的,“我走到哪里都听到有人跟我说,自己如何受到过林徽因的帮助。”她还透露,母亲梁再冰说过,大家往往觉得林徽因很受人关注,但其实应该反过来说——林徽因很关注别人,她有身为作家的细腻,非常善解人意。
于葵认为,建筑师、诗人、作家这几个角色在林徽因身上是相互融通的。“但终归来说,建筑学是林徽因一生真正的主业,是她愿意牺牲一切去做的事情。”今年5月,宾夕法尼亚大学向林徽因颁发了迟到的建筑学学位证书,于葵作为林徽因的外孙女代表林徽因接受了此次学位授予。于葵认为,这个迟到近百年的建筑学学位致敬了林徽因对建筑学的热爱和奉献。
本场活动是于葵在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两场分享活动中的第一场。今天上午,于葵还将在主会场继续与读者朋友们分享她的外婆林徽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