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满元 通讯员叶慧贤
华灯初上,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的大学生们结伴走出校门,附近老少街坊也陆续出动,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一个既新又旧的夜市——麻涌湖畔集汇。
为何“既新又旧”?新,是因为这个2000平方米的临时摆卖点是新规划、新建成、新鲜的;旧,是因为这些摊主都是“熟面孔”,从前在学院门口乱摆乱放、阻塞交通,如今已是夜市进驻商家,拥有固定干净的摊位,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既呵护了商贩的生计,也方便了市民的生活,更彰显了新时代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如何引导流动摊点归行入市?让我们一起听听市民、摊主、12345热线、城管的声音。
“宝藏美食街”屡遭投诉
在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附近有一条热闹的美食街,到了下班或放学时间,外出的学生、回家的居民汇聚于此,吸引了众多流动摊贩摆卖,让整条街升起热腾腾的烟火气。
一面是火上小红书的“宝藏美食街”,一面却是投诉不断的“不和谐音符”。
“在学校门口,每天下午至晚上流动摊贩占道乱摆卖,造成严重道路拥堵及安全隐患,还霸占停车位进行摆卖,环境卫生脏乱差。”“怎么凌晨两三点还在楼下炒面,根本睡不着!”东莞12345热线和城管部门收到不少市民的抱怨投诉,诸多问题困扰附近居民已久。
流动摊贩市容管理一向是城管及基层社区的治理难题。城市要“脸面”,市民要“方便”,商贩要“吃饭”。一边是乱摆乱放导致的“脏乱差”和堵车;另一边,街头的便民服务美食小摊是民生刚需,也是市井烟火,关乎百姓生计。
“刚开始我在西门摆摊,我们这种流动摊贩一看到城管巡查,就匆忙躲避到巷子深处。”卖凉拌菜的蔡姨深有体会。
摊主与城管之间的“你赶我躲”,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困境。也有顾客表示,这些流动小摊缺乏经营牌照和监管,存在卫生隐患。
“游击队”变身“正规军”融入夜经济
如今,“乱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2000平方米的网红夜市。
路过新华学院西门,旁边就是1/3足球场大小的湖畔集汇,超百个摊位整齐有序地排开,摊主们花心思布置摊位、处理食材,人们穿梭其中吃喝玩乐,甚至有其他城市的游客慕名而来。
如何让“游击队”变“正规军”,带旺“夜经济”?这背后是多个部门通力合作的努力。
在收集多宗反映工单并初步分析后,东莞12345热线协调麻涌镇政务服务中心、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麻涌分局(以下简称“麻涌分局”),成立专项组跟进处理。
经过多番考察和协调,麻涌分局选取古梅北路足球场旁的空地,作为临时摆卖点。“原来是一块闲置空地,周边人流密集,距离原来的美食街也不远,可以活用起来。”麻涌分局工作人员说。
去年12月,为了发展夜间经济、激发消费活力,促进麻涌镇辖区内农产品自产自销,麻涌精心打造并启用湖畔集汇夜市,面积2000平方米,规划容纳摊位260个。麻涌分局、当地村(社区)及相关部门划定地理范围,并引入城市服务驿站提供有关服务,顺利引导流动摊贩进驻规范经营。
针对现场秩序和卫生保洁等问题,相关部门推动由专业公司对湖畔集汇统一管理,做好摊主入场登记,地面铺设绿垫。
“每个摊位只收取几元的卫生清洁服务费,安排工作人员每天清扫卫生,确保摊点经营干净整洁、规范有序。”麻涌分局工作人员说,“接下来,为了吸纳更多摊贩,临时摆卖点计划搬迁至隔壁一个更大更平整的足球场。”
此外,麻涌分局还定期检查燃气安全,提醒摊主不可私拉乱接电器线路,全力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执法“人情味”守护城市“烟火气”
每当夜幕降临,灯火升腾,来逛夜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我们通过统一的抽签机制获得了固定摊位,做生意变得安心了。”蔡姨说,如今摊位的收入能支撑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销。
据东莞12345热线数据显示,该夜市启用后,新华学院周边占道经营的投诉明显下降。“这个夜市不仅为商贩们提供了整齐有序的经营场所,也方便统一规范管理,巧妙地破解了城市管理难题。”东莞12345热线工作人员表示。
“自从夜市集中管理后,感觉吃饭、吃夜宵变得方便了,校门环境整洁了,交通通畅了,我很喜欢这个变化。”一名网友晒出了拿着煎饼果子的照片并评论道。
城管、村(社区)与东莞12345热线的合作,实现了民意民声与管理资源的整合共享,提高了治理效率。这不仅是热线“一呼即应”的服务实践,更是城管“温度执法”的具体表现。
这次多方参与的共建共治,在解决民生难题的同时,也构建了从市镇到基层一线的诉求响应和解决体系,为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诉求办理提供了支持,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多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