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吃苦教育永不过时

付迎红

本文字数:765

  最近,电影《抓娃娃》中“穷养”孩子的故事引发了观众对于“吃苦教育”的反思与讨论。有人认为,吃苦是孩子的人生必修课,也有人质疑“被教育吃苦的孩子真的过得好吗?”对此,该怎么看?

  随着电影热映,男主角马成钢独创的“马式教育”一时成为众人谈资,连带吃苦教育也被放在火上烤。不少人质疑吃苦教育违背教育规律,是“应当落幕的教育模式”。对此,我倒觉得恰恰相反。在我看来,吃苦教育并不过时,即便在物质愈发丰富、生活日益优渥的今天,它仍有存在的价值,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吃点苦很有必要。

  因为,现在很多孩子吃的苦太少了、太脆弱了。君不见,时下有不少小学生上学书包都要大人背、水壶要家长拎;到了高中,入学训练还没开始,就有人晕倒了,坚持不下去了;有些孩子甚至到了大学入学,家长还得全程护送、把床铺都铺好了才敢离开。一些家长总以为自己小时候吃了不少苦,深知吃苦的滋味,因此今天绝不能让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哪怕自己多吃苦,也不让孩子吃一点苦。

  庭院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种下一棵树苗,你不能指望它不经历雨打风吹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同样,一个孩子也不可能永远被圈养在“温室”之内、“蜜罐”之中。一个人战胜挫折的“战斗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艰苦的“耐受性”,被苦难“蹂躏”多了,自然就“皮糙肉厚”无畏风雨了。有些孩子听不得半句批评,受不了一点委屈,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可能闹出大动静,如此“玻璃心”怎么面对未来人生?为人父母者,摇头叹息之余,是否也为自己教育失当而后悔?

  当然了,吃苦教育不是把吃苦当享受,走样的“苦难美学”本身不值得歌颂。吃苦教育也好,挫折教育也罢,重点不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更不在人为炮制苦难、刻意给孩子使绊子,而是为了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和韧劲。尤其随着物质条件水涨船高,别让孩子太“享福”,而让孩子“早当家”,很有必要。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吃苦教育永不过时 付迎红2024-07-23 2 2024年07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