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高敏华)岭南文化的中心到底在哪里?40000年前的西樵山是什么模样?昨日,西樵山文化专题调研座谈会在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召开,来自学术界、文化界及政府部门的众多专家与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西樵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此次座谈会的一大亮点,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海博物馆联合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日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海博物馆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在南海西樵山平面岗遗址发掘获得突破性进展,确认该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两个时期的遗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欢详细介绍了考古发掘的过程和成果,遗址首次发现西樵山地区有确切年代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层位,是目前广佛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遗存,延长了珠三角地区的考古学文化轴线,是探讨东亚地区现代人来源与扩散、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技术多样性等问题的关键材料。
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院长温春来指出,西樵山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当今理解古代人类社会的演变提供了重要视角。
南海首位“文化产业特派员”、艺术家向阳建议,加强考古成果的宣传和展示,将西樵山周边打造成一个文化教学带,“学生们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到现场看,让他们实践教学。”向阳说。
广州日报社佛山全媒体传播中心负责人邓柱峰表示,此次西樵山最新的考古发现把西樵山上人类活动的历史从6000多年往前推至40000年前,是目前广佛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遗存,非常有价值。从传播的角度,要将绚烂的文化浓缩精炼,用故事把西樵把南海的历史讲透。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在会上强调,西樵山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南海乃至整个大湾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未来希望围绕西樵山打造民间文化交流传播中心,要将西樵山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