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明、钟宏连 通讯员惠东宣、叶衍达
惠东深山有一古村名为皇思扬,存世五百余年,从乾隆到咸丰百余年间,村里出了二十多位进士、举人,在朝为官者由一品至六品不等,村人屡获皇帝笔墨表扬。从而留下了大湾区客家文化学而优则仕的传奇。古村留存的连片古建筑和古迹规模与数量位居省内前茅,成为“百千万工程”典型项目、文旅开发重点景观,数千人的村庄迎来二次辉煌。近期,网络上不断有人探究“皇思扬”古村名字的由来,其神秘面纱和辉煌历史正在被逐渐揭开。
拥有20余万平方米连片古建筑群
南有双月湾,北有皇思扬。处于惠州市沿海的惠东县,正在向文旅产业的制高点高歌猛进。皇思扬古村位于多祝镇,目前处于游客自由出入、免费参观的开发进行时状态。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的连片古建筑群,留存的众多牌坊、石碑、旗杆石以及青石板路,展示着中华古建筑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村里萧姓人数最多,先辈们在早期获得的荣誉和功名也最多。”面对记者的到来,村民萧先生做起向导。村里成立了义务导游宣传队,他们经过有关部门的针对性培训,队员们一见到游客进村,便会自发上前介绍皇思扬村的古往今来,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游客了解这个古村的辉煌历史与当下待客之道。
古村建筑群内容丰富到令人惊讶。进士第、翰林第、大夫第、将军府、都尉府在村内比比皆是;大学堂、龙光书院、登云书室、关西学堂、养正山房等教书育人的场所随处可见;协天宫、关帝庙、北帝庙、观音庙等一批寺庙及数十座大小家祠令人目不暇接……近十口古井也保存完好。
村内大部分住宅是二进或三进硬山式结构。屋檐、门楹、窗棂,有灰塑、石雕、木雕以蝙蝠、龙、鹿、花草等为题材,表示吉祥如意。整幅画生动形象、内容丰富、装饰华丽、工艺精巧,堪称岭南民间建筑装饰之精华,也隐含了古围村的古代文化基业内涵。
绕着古村走一圈,可发现这是一个保存完好、规模庞大的城堡,由东、西、南、北门和围墙联结民居组成。民间房屋的外墙往往不设窗,村内建筑由四大姓民居分别筑墙围成,再以鹅卵石铺道连接成一座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四合院。
出了20多位进士举人
根据《惠州府志》《归善县志》等资料记载,皇思扬古围村始建于明朝,于清朝中期形成规模。明朝时期,萧、杨、许、郑等姓族人从闽南地区迁入皇思扬所在地,各族各姓经过数百年繁衍生息、悉心经营,逐渐聚族成寨,开启皇思扬古围村的数百年荣光。
清朝乾隆时期,皇思扬村发展进入高光时刻,这与村中出了个“大人物”萧凤来有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萧凤来考得武进士,入仕后战功卓著,官居一品,先后任广西左江、右江两镇总兵,屡立战功,为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村内如今标志性建筑“武魁楼”又名“官厅”,便因萧凤来考取功名而得名。
村中名人萧宪章,咸丰十年间为官。资料记载,萧宪章曾为平息海丰梅垅一宗村邻恶性争斗散尽家财,救了姓黄的一村人。咸丰十一年,皇帝赐两道圣旨,其中一道是赞颂萧宪章之母熊氏教子有方,使其成才。此外,村里“翰林第”府是光绪十二年间村人萧敬开升为武功将军,戴二品花翎的府宅。
根据皇思扬村中四大姓的家谱记载,清朝中期是皇思扬的鼎盛时期,从乾隆到咸丰年间,村里共考取了二十多位进士、举人,官居一品至六品。至今,村里竖有石柱40多条,村民说这是旗杆石夹,当时村里每出一名举人,就竖两条旗杆石夹,并注明年号、科名,这是“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标志。
搭上政策快车 古村再展雄风
“近年来,多祝镇以皇思扬古村落保护发展为重点,积极争取各级部门和多方资金支持。”多祝镇人大主席曾吉永介绍,对于皇思扬古村的保护与开发,政府有着明确的思路。2022年投入500多万元,逐步完成了武魁楼一期、二期修缮工程; 2023年投入6000万元用于组织实施皇思扬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包括游客服务中心、道路及配套设施、平西古道皇思扬段、古村落风雨桥、古码头修复修建及村庄灯光改造等30个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已基本完成80%,所有项目将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目前,省驻惠东县纵向帮扶工作队正在加大力度支持皇思扬古村的绿美工程。工作队队长谢锐勤介绍,工作队将依托帮扶组团单位力量,助力皇思扬古村成为岭南风格的园林式古村落,以此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截至当前已经捐赠建设资金23万元,后续资金仍在推进中。此外,工作队还承担古村招商引资、绿美工程设计、宣传策划、形象包装等工作,吸引了中建集团前往投资考察。
一些目光敏锐的投资者开始进驻古村。元熙文化民宿便是其中一例,民宿在保留古建筑原风貌的前提下,由旧时学堂修缮改造而成。“当初我们一群朋友自驾游玩,被皇思扬村厚重的文化吸引,希望更多人知道并爱上这里。”民宿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