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向春玲:
增强基层治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人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忘初心使命。
针对我们党面临脱离群众的潜在风险,我们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了解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让我们的政策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
随着我国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群众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形势。目前,我国网民数已经超过10亿,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互相交流、获取和传播信息的主渠道,也成为社会舆论生成和群众表达诉求的新方式。因此,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走好党的群众路线,需要充分地运用数字技术平台,快捷高效地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平台与群众及时进行沟通互动,了解基层群众多元化、多层次以及个性化的需求,为基层群众提供精准化的服务;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平台,及时了解基层群众的诉求和愿望,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平台,整合基层治理资源,破解基层治理分散化的难题,提升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强基层治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由此,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梦江)
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袁继红:
倾听人民呼声 汲取人民智慧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应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
为民造福,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为民造福,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把为群众办实事的机制长期坚持下去,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保、医保、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出实招、谋实效,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民造福,必须弘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优良作风,追求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思想境界提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不为情所惑,就能自觉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党和人民勤奋工作,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去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
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衡量责任担当的根本尺子是让人民生活幸福。新时代新征程上,唯有以“无我”之境界、“有我”之担当,甘当造福群众的无私奉献者,切实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独特优势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的制胜优势,才能汇聚起不断向前的磅礴伟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庹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