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龙舟竞渡火爆出圈赢得满堂彩 奋楫争先撼人心魄激扬精气神

“超燃”龙舟扒出广东人精神

廖靖文、陈钧圣、吴多、廖靖文

本文字数:5499

天河车陂端午龙舟盛会比赛现场水花四溅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摄

南沙龙舟大赛现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摄

著名的叠滘龙舟队进行“龙舟漂移”表演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子良 摄

  广州塔下,珠江奔流。在珠江前航道举行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上,百舸争流,逐浪珠江。

  从四月八荔枝湾“起龙船”,到佛山南海叠滘龙舟赛,再到昨天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这个夏天,“超燃”的广东龙舟文化已在全国火爆出圈,赢得满堂喝彩。众多游客慕名赴粤,一睹现场盛况;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则将广东龙舟的魅力带向全国,让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最火爆的传统文化项目广为人知。

  无论在高楼耸立的城市中心,还是在蜿蜒狭长的乡间河道,广东龙舟劈波斩浪,一往无前。一幕幕撼人心魄的争渡场景照见广东人团结奋进、拼搏争先的奔放气概,更彰显着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船鼓激越,今古共鸣,龙舟竞渡燃起的熊熊热情,让岭南文化更火,让经济活力更旺,让大家的拼劲闯劲更足!

  “超燃”龙舟扒出广东人精神,龙舟赛的魅力更“划”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以前知道广东人务实、低调,透过龙舟充分感受到广东人敢为人先、尊重传统又创新进取的精神特质。”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汤伟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陈钧圣、吴多

  文化之源

  先民祷水祝愿美好生活 今人登舟回溯精神家园

  民俗专家、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曾应枫曾编著《龙舟竞渡——端午赛龙舟》等书籍。她指出:“龙舟文化起源于岭南先民的水崇拜,是岭南人民对水的感恩,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竞渡与趁龙船景是两种不同的、一刚一柔的表现形式,都是敬神娱己,使端午龙舟习俗,以一种包容的文化形态,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下来。”在大城市相对疏离的人际关系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龙舟文化背后的价值愈发珍贵。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还乡”,人们珍视当中的朴实、热情与团结,渴求活泼、刚健、富有激情的生活体验。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由广州歌舞剧院创排演出的舞剧《龙·舟》精彩上演,收获观众好评如潮:“激情昂扬,震撼人心!龙舟文化在新时代演绎新故事,可谓生机勃勃。”

  作为全国首部以龙舟为载体的现实题材作品,舞剧《龙·舟》以千年龙舟文化为根基,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融为时代背景,讲述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和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团结奋进、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为国争光的故事,展现出中国当代青年同舟共济的精气神。

  “一桨划过两千载”,舞剧《龙·舟》的故事是岭南先民文化的再次演绎。龙舟民俗历史悠久,湾区文化一脉相承。包括广州在内的广东珠三角地区水脉遍布,水乡众多,是岭南龙舟文化起源地之一。千百年来形成了一整套关于龙船的传统仪式,如起龙、采青、点睛、招景、趁景、游龙、斗标、龙船饭、藏龙等。每项仪式都携带着水乡的基因:既有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对财丁兴旺的期盼、团结宗族的需要、睦邻友好的热情,更体现岭南先民奋勇争先的气质。

  “北人赛马,南人竞渡。”扒龙船,不单单是一项民间体育运动、传统习俗,更因基因的延续而深入骨髓、代代相传。

  每年端午,在广州、佛山两地,人们常常讲起一段流传几百年的龙舟故事。

  相传在明万历年间,官府组织了一场龙舟比赛,100多岁的佛山南海盐步龙舟与广州荔湾泮塘龙舟“后生仔”凸眼龙同场竞速,竞争激烈。就在盐步龙舟即将夺标之际,泮塘龙舟上一个小伙子忽然跃起,飞身夺得锦旗。按规则,夺得锦旗者为胜方,于是泮塘凸眼龙以冠军的名义领取烧猪美酒等奖品。但泮塘村里的老人们认为盐步龙舟划得最快,应将烧猪等送回盐步。盐步人执意不收,双方相互推让。最后,泮塘一位老人说:“不如我们结契认亲吧,盐步龙舟年老,有白须,泮塘凸眼龙是后生,盐步龙舟做契爷(干爹),泮塘凸眼龙做契仔(干儿子)。”双方欣然答应。南海盐步、泮塘两地友好结契400多年,每年端午都以龙舟互访。

  6月10日端午节,广州荔枝湾再度上演盐步老龙探契仔。当天,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数百年结契情谊 老龙船探亲互访》报道,用了5分钟详解两地以龙船结契的历史,让这一段广佛佳话以及两地竞争有道、诚实谦恭的品质被全国人民知晓。

  龙舟打通了古今,融汇了中外,它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也引发了世界各国对龙舟文化的关注。

  “平时有不少外国人到海珠湿地体验龙舟活动,包括NBA球星阿德托昆博。这里以广州塔为背景,白浪翻飞,满目绿意,鸟飞鱼跃,能够留下属于广州的美好记忆。”陈嘉辉世代居于紧邻海珠湿地的后滘村,出于对龙舟文化的热爱,2015年,他和伙伴组建了龙舟俱乐部“后滘友谊龙舟队”。近几年随着新伙伴不断加入,当初小小的龙舟俱乐部已发展为海珠区龙舟协会。协会推出了“万人龙舟计划”,面向市民推广龙舟体验项目,让更多的市民尤其是孩子能够参与龙舟运动,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承之火

  敢为人先不忘乡土根本 家族团结方得端午味浓

  《半月谈》评论指出:社交平台上“又富又拼的广州龙舟扒手”冲上热搜,更是引得不少青年网民围观。实际上,诸如“人均几栋楼”的龙舟选手、“赢了免房租,输了跪祠堂”,这些看似戏谑的段子,实则是对务实、拼搏精神的另类解读,是“既敢为人先,又不忘乡土根本”的责任与使命,是“一条船一条心”的最好诠释。

  今年端午节,很多市民欣喜地发现在广州市中心二沙岛上也有龙船招景,传统的二沙景在二沙岛北侧重现。1990年前后二沙原村民集体搬迁到海珠区大江苑,其后二沙景停办了30年,1993年二沙老龙船最后一次趁景。“看到这几年端午龙舟越来越热闹,龙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集体也商量要想办法恢复,2019年集体出资打造了一条新龙船,几年间大家抽时间训练,2023年正式恢复在二沙岛招景。”二沙村集体大江公司负责人范炳坤说,1993年他还是小孩子,但跟着长辈招景趁景的情景印象深刻。打造新龙船不仅得到年长的村民支持,年轻一辈更大力响应,今年的招景活动有几十人参与,齐心协力将二沙景做好。

  他们的努力也得到“老表们”赞赏,海珠区仑头村的“老表”黎先生第一次到访二沙景就大赞“招呼得好”。“我今年四十多岁,最近十年端午越来越热闹,尤其是今年,各村招呼得越来越好,岸上观看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开心,我们也扒得更起劲。”黎先生说。

  传统文化传承的故事,正在广州众多村庄中续写。但回到21世纪最初的几年,情况并不像今天这样——当时很多村里的龙船甚至不起水,新一代划龙船的扒仔们则青黄不接。各村龙船上的主力往往是银发斑斑的老伯、顶着肚腩的大叔,年轻扒仔寥寥无几。

  2010年,海珠区龙潭村一群热爱龙舟的“80后”“90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30多人凑齐8万元,定制了一条全新杉木龙船,命名为“后生仔”,还请长老级扒仔当教练,誓要激起年轻人扒龙舟热情,倾力延续传统。14年过去,广州河涌的水质已经完全改善,如今各村里的龙舟文化红红火火。龙潭村里的杉木新龙船已经有近十条,年轻人都乐于参与。不仅本村人会扒,还对外不论男女开展龙舟文化传承普及活动,让更多人可以体验龙舟,更了解龙舟文化。

  当年牵头打造新龙船“后生仔”的龙潭人安仔说,“现在全国都知道叠滘龙舟赛很燃,我最希望在我们附近也有机会举办类似叠滘这样的本地龙舟赛,大家周边几个村比赛,比拼争先,将传统更好地发扬下去。”

  近20年里,记者采访过数十条村的龙船景,深感“龙舟节”是珠三角水乡最热闹的节日,过年是一家人的团圆,清明是一族人的团聚,端午龙舟节则是全村的团结以及睦邻友好的联谊。2008年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时,广州日报曾探讨过,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里是否会出现端午节“味淡”的情况。令人倍感欣喜的是,随着龙舟文化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尤其是一代代人传承并创新,这些年,广州端午的节味反而越来越浓。

  创新之力

  全网传播龙舟文化出圈 文旅融合民俗经济火热

  “龙舟+文旅”的融合,让“龙舟”呈现出了更多的经济潜能。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潘剑明认为:“民俗是文化的活化石,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风俗,乡土味十足。要保留传统文化的内核,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如果将龙舟的图案、罗伞、龙头等吉祥元素做成文创产品,通过文创和本地文化结合,能让更多年轻人熟悉传统龙舟文化。”

  “宁可煲烂,不可扒慢”——就算撞烂,也不减速,这是佛山南海叠滘龙舟的口号。这个素有传统的本地民间赛事近年来随着媒体视频直播、短视频的传播而受到全国关注,并不断升温,今年更是爆火“出圈”,与南海同期举办的一系列龙舟竞渡一起被称为“龙超”,据统计,端午节期间全网吸引了超35亿人次观看。

  中国龙舟协会主席范广升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叠滘这个水道窄弯多,而叠滘人发明这个用漂移的方式来划龙舟,就体现了叠滘人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记者观察发现,叠滘龙舟赛近年备受关注与视频传播兴起关系密切,“航拍”等已经是常规手段,“舵手第一视角”“慢镜头”等拍摄方式和新视角让镜头更有感染力,令受众更有代入感。今年叠滘龙舟赛现场的广告数量远超以往,每一场比赛有赞助商,绝大部分的参赛队伍也有自己的赞助商,这与其受到的关注和热度相辅相成。包括央媒在内的主流媒体对比赛进行了直播,自媒体的短视频浏览量也频频出现“10万+”。

  “超燃”龙舟火爆出圈,折射的恰是龙舟文化传统与潮流碰撞、文化与创意结合。

  在创新融合中,“超燃”龙舟激活一城文旅。

  端午节当天,正逢猎德石牌招景,上百条龙船齐聚广州珠江新城CBD的猎德涌段,两岸彩旗飘扬,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作为全国有名的“房东”,对于猎德人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展示宗族团结、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每年端午,猎德村的招景规模都居全市前列。今年,猎德村招景跨界创新,不仅联合周边商业中心打造“猎德龙舟文化嘉年华”,还首次邀请国际品牌加入,共同打造一场跨界碰撞的民俗文化盛宴。外地游客在此深度体验龙舟文化,感受岭南烟火气,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这种跨界合作,是龙舟经济的缩影。端午节期间,活动场地周边餐饮食肆更加火爆,大厅包厢座无虚席,订座电话响个不停,等候区客人坐满……“超燃”龙舟掀起焕发新机的“龙舟热”,激起了文旅经济千层浪。“借助端午假期的人流基础,我们将猎德作为文化核心辐射点,同时联动打通周边商业载体,以猎德辐射带动周边的广州天汇广场igc、天德广场、广州K11购物艺术中心等,‘以景带商’,实现共赢。”启德创展主理人李长智是猎德村民。他介绍,结合端午契机,猎德李氏大宗祠前广场、猎德涌两岸引进国潮文创、非遗美食等摊位,进一步刺激消费。

  在创新融合中,“超燃”龙舟让广州城市IP也火爆全网。

  海珠湿地开展龙船景视频直播大赛,参与视频400余个,全网阅读超2000万。外国友人也参与其中,从不同的视角向世界传播广州形象。“特别好玩!”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史家凯(Hudson William Stewart)来穗参加美国青少年文体交流营,与广州本地学生结伴体验岭南文化的风采与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城市活力。在海珠湿地体验龙舟后,他说,“我跟伙伴们学习到了合作精神。”

  碧波之上鼓点铿锵,“超燃”龙舟激起千年岭南文化的浪潮,扒出广东人的精气神!

  奋勇争先同舟共济,奋斗者们继承代代前人拼搏的气概,划出新时代的进取心!

  记者观察

  激扬力争上游的精气神

  “今年的龙舟确实特别威水!”祖籍佛山、世居广州的母亲看着龙舟竞渡的视频说。年近七旬的她看了几十年龙舟,让她觉得“特别威水”的原因正是广东龙舟表现出的齐心协力、奋勇争先、赛龙夺锦精气神今年被全国网友所看见并为之动容。

  “古老”的龙舟赛事,正在广东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掀起“全新”的浪潮。“扒龙舟”火热进行,各种“热梗”在网上火爆,“超燃”的广东龙舟已然出圈。在互联网上,在短视频中,龙舟竞渡的场景震撼人心。比拼的是速度,较量的是精神。鼓声响,船桨动,奔腾的波涛里是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精气神,也是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团结号。

  珠江浩荡,百舸争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正是凭借着敢闯敢试、敢争第一的精气神,书写了改革与发展的壮丽史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宝贵经验。而广州更是以一股敢闯敢试敢干的锐气,一次次突破体制改革“痛点”,创下无数个“全国第一”。

  时不我待,天道酬勤。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当前,广州正在以“二次创业”再出发的拼劲干劲闯劲,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广州力量。只有进一步激扬力争上游、奋发向上的精气神,才能乘风破浪、勇立潮头,才能无惧各种艰难险阻、惊涛骇浪。

  敲响撼人心魄的龙舟鼓点,激扬咬定青山、全力拼搏、奋楫争先、永不服输的龙舟精神,让我们无畏风雨、奋勇向前! (廖靖文)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要闻 A3“超燃”龙舟扒出广东人精神 廖靖文、陈钧圣、吴多、廖靖文2024-06-17 2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