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六月 2024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第A6版:美术·闲情

荷叶粉蒸肉

申功晶

本文字数:1108

  美食家陆文夫曾说:“有老苏州戏称,一年四季就是要吃好四块肉,春季吃酱汁肉、夏季吃荷叶粉蒸肉、秋天吃扣肉,冬天吃的是与酱汁肉很容易混淆的酱方肉。”确实,在炎炎夏日,若不吃上一回荷叶粉蒸肉,可真有点辜负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盛景。

  说起荷叶粉蒸肉,据传起源于杭州,在旧时,每逢盛夏,农人挎着竹篮游走西湖湖畔兜售刚从湖里采摘下来的莲蓬头、荷花,附带赠送荷叶,荷叶可用来做荷叶鸡、粉蒸排骨、粉蒸肉、粉蒸鱼……名气最响的莫过于荷叶粉蒸肉。清乾隆年间,朝中大学士刘墉南下姑苏,听闻黄天荡荷花开得好,于是荡舟其中。饭间,船家备好一桌丰盛佳肴,大概为了考验一下苏州厨师的功力,刘墉提出了一个要求:“今日之菜,要有荷塘物色。”厨师便想到了荷叶粉蒸肉,将五花肉切片,用黄酒、花椒腌制,裹上一层碎米粉,然后就地取材,用几片新鲜荷叶裹起。苏州人素来讲究“夏食清淡”,油腻的肉类蒸着吃才健康。当五花肉吸收了荷叶清香,荷叶也吸噬了五花肉过剩的油脂,还牢牢锁住水分,落箸入口,粉蒸肉鲜香肥糯、入口即化,颇有一番“过雨荷花满院香”的诗趣。这道菜流传至今,成了苏州人一年之中必尝的“四块肉”之一。

  过去的江南,书香人家喜在自家宅第种植荷花, 祖父在世时曾在自家后花园的池塘里种植过莲荷。江南多雨,下雨了,雨点打落在荷叶上啪啪作响;雨停后,叶面上的雨珠似水银般摇摇滚滚,听着看着,仿佛置身于一幅江南水墨画。一到夏天,但凡家里有人想吃粉蒸肉了,便从小池里折几片荷叶,让家里厨子现做了吃,十分方便。

  那年高考前夕,天气溽热加上心理压力过大,我连着十几天只吃清粥小菜,最多喝一点冬瓜咸肉汤。父亲看在眼里,急上心头。他想起自己小时候,每逢夏日食欲不佳时家里就会做荷叶粉蒸肉来吃,于是他打算为女儿做来换换口味。这道菜,荷叶贵在新鲜,最好是现摘的荷叶,这样做成的粉蒸肉才会有深入骨髓的清香。彼时,老宅早已拆迁,我家搬入楼房,已经没有开辟荷塘种植荷花的条件。父亲便去菜场找卖莲藕、莲蓬的摊位,通常那些摊位的扁担头上挂着一把新鲜荷叶。父亲不好意思白讨要,买几只莲蓬,摊主顺带送了三张荷叶,颇有“买椟还珠”的意味。吃了爸爸做的粉蒸肉,一如当年秀才赶考吃了“定胜糕”,而对父母来说,他们那一刻的心也定了。

  又到夏日,我踱步至郊外荷塘公园,此时荷花正盛,心血来潮,我摘了两片荷叶,顺道去菜场买了一个竹制蒸笼,学着自制荷叶粉蒸肉。新鲜荷叶较硬,不好折叠,我先将荷叶放热水中烫一下,再放冰水冷却,如此这般,既使得荷叶变柔软,还能让它保持色泽碧绿,观之“弹眼落睛”。打开荷叶,遵循古法做好的粉蒸肉白白糯糯,夹起一块,入口酥烂香醇。

  很多时候,我们吃的不是美食,而是一种回忆。

  (申功晶)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美术·闲情 A6荷叶粉蒸肉 申功晶2024-06-16 2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