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邓莉)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BEV)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欧盟委员会对三家抽样中国汽车生产商征收的关税分别为:比亚迪17.4%、吉利20%、上汽集团38.1%,中国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欧盟委员会称,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加征关税将于7月4日左右实施。另外,进口自中国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单独的税率。
中国汽车界:坚决反对加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信息披露中“罔顾事实”。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坚决不能接受”。
欧盟中国商会调研显示,对多数中国车企而言,欧方加征10%以上关税即为高位区间,当前的17.4%到38.1%的临时关税区间意味着“严峻的市场准入障碍”。但实际上,中国电动汽车的国内市场销量远高于欧美市场销售的总和,对欧电动汽车出口仅占中国电动汽车产量的5%左右;中国自主电动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也远低于欧洲本土企业。
记者留意到,上汽集团、吉利、比亚迪三家是“重点针对对象”。截至发稿时,三家车企均未作出官方回应。一位接近上汽集团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汽被征收关税最高,显然是“枪打出头鸟”。今年5月20日上汽集团和奥迪汽车宣布将联合开发多款高端智能电动新车和智能数字平台,被视为中国车企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反向输出的成功案例之一。据上汽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旗下MG品牌在欧洲发达国家终端交付量超过10万辆,创下同期历史新高,相当于“每出口欧洲10辆中国车,就有7辆是MG”。
另外,据统计,在上汽集团去年海外销量中,欧洲市场也只占30%,总销量还排在了美洲后面。
三大欧洲车企发声:欧盟委员会错了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加税让欧洲疲软需求雪上加霜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表态,反对征收此类“反补贴税”,欧盟“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对德国汽车行业的任何潜在利益”,“提高进口关税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措施和反措施,导致贸易冲突升级”。大众汽车表示,欧盟委员会作出上述决定的时机,让当前德国和欧洲对电动汽车疲软的需求雪上加霜。大众汽车呼吁欧盟委员会利用下半年时间与中国方面进行贸易谈判,以便找到另一个“既能公平对待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状况,又不会不必要地限制自由贸易的法规”。
宝马集团:保护主义无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
宝马集团“对反补贴调查有明确的立场”。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对欧盟此番加税措施发表评论表示:这是“错误的决策”。他认为,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保护主义对各方造成消极后果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声明:“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
中国车企应对:正调整欧洲推进计划
有汽车业内观察员告诉记者,欧盟从去年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的背景下,多家国内车企已做好两手准备调整其欧洲市场的推进计划,并作出相关应对策略,如投资建厂、优化物流等,来抵消加税带来的竞争力劣势。近一年来,上汽、比亚迪、奇瑞、广汽等出口头部车企加速布局全球,同时也通过筹备自组船队出海,来降低物流成本与出海风险。记者获悉,上汽集团旗下安吉物流建成目前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自营船队,31艘船开通了东南亚、墨西哥、南美西、欧洲等7条国际自营航线,可有效分摊风险和拓展新市场。今年2月,美国媒体“商业内幕”网站点评比亚迪自建远洋船队时分析称,“若比亚迪能够通过更低的运输成本保持低价,该公司的车型将会更好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长城汽车被传出将在8月关闭位于德国慕尼黑的欧洲总部,虽然长城随后称,只是将欧洲总部迁移至荷兰,“欧洲业务依旧正常进行”。
中国汽车出口“遍地开花结果”
数据显示,欧盟目前是中国电动汽车的最大出海地区。2023年,中国出口了155万辆电动汽车,其中约40%销往欧洲。不过,中国车企出海步伐已“遍地开花结果”。据中汽协消息,今年1—4月,中国出口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汽车商品累计金额达400.4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55.1%。此前一直是汽车出口薄弱地区的中亚也增速迅猛。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一季度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国汽车同比增速高达1386%,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也分别有181%和105%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