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GA13版:东莞新闻

塘厦镇创新传承形式,多措并举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非遗之花”绽放光彩

李直建

本文字数:2598

塘厦非遗原创文艺作品让群众近距离体味家乡文化遗产的魅力。

第三代客家山歌传承人廖小连。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直建

  刚刚过去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东莞市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深入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推动“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塘厦镇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尤为出彩,全新创作的4部塘厦非遗原创文艺作品在活动中悉数亮相,作品突显非遗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价值。这是塘厦乃至东莞的镇街首次推动非遗跨界融合发展,在传承和创新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一直以来,塘厦镇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加强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打造非遗品牌,创新传承形式,多措并举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4部非遗原创文艺作品亮相 首次推动非遗跨界融合发展

  6月7日,“传承非遗·谱写时代华章——2024塘厦非遗原创作品发布暨首演活动”举行。在塘厦演艺馆,全新创作的4部塘厦非遗原创文艺作品悉数亮相,分别是塘厦原创非遗科技秀《“塘”潮盛“厦”》,用“科技+创意”解锁非遗新看点,揭秘非遗之美;塘厦非遗原创主题曲《非遗梦》,置身如诗如画如梦的美景,奏响非遗之歌;塘厦客家山歌原创情景剧《山歌悠扬》,在经典的客家山歌优美旋律中,演绎非遗之情;塘厦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原创舞蹈《红韵》,让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完美相融,舞动非遗之魂。通过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近距离体味家乡文化遗产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关注、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据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委员江帆介绍,4部原创作品均取材于塘厦现有的省、市级非遗项目,创编、导演、演员来自各行各业,都是本土业余艺术爱好者。作品历时一年的筹备与排练,通过文艺形象的塑造,积极探索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部原创作品饱含代表性传承人巧妙的构思,充满了匠人的精湛技艺,是一次传统文化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融合发展。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表示,通过文艺形象的塑造,突显非遗项目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价值,是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又一次探索。这是塘厦乃至东莞的镇街首次推动非遗跨界融合发展,在传承和创新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目前,塘厦镇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3个;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通过有效保护和创新性传承,塘厦舞麒麟和龙形拳被评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塘厦客家山歌、塘厦盒篮编织技艺、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被评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徐首育表示,接下来,塘厦镇将出版《塘厦非遗故事》、编制《塘厦非遗发展报告》,培育更多高品质塘厦非遗项目,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塘厦力量,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大美山水塘厦、加快建设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强镇做出新的贡献。

  打造非遗“三进”品牌 促进民间文艺传承发展

  作为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上,塘厦镇在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开展了不少新探索。该镇积极安排省、市级非遗项目塘厦舞麒麟、塘厦龙形拳、塘厦客家山歌、塘厦盒篮编织技艺、塘厦红木家具制作技艺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现场授课,形成非遗“三进”品牌,实现塘厦镇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塘厦镇公办中小学(含中职学校)全覆盖,全年完成非遗进校园约120节课时,受惠超10000人次。此外,塘厦镇还举办“麒麟瑞祥闹元宵”活动、东莞塘厦·韶关始兴非遗墟市、“非遗生活节”系列活动等,努力守护传统技艺,用创新激活非遗生命力,让非遗绽放新的光彩。

  2023年,塘厦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经费预算115万元,省级非遗项目塘厦龙形拳获得2023年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助经费30万元,共计145万元。其中,投入12.8万元用于塘厦舞麒麟、塘厦龙形拳、塘厦客家山歌、塘厦盒篮编织技艺、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五个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另外,塘厦镇政府对7个社区的龙狮麒麟传承基地每年投入100万元补贴,支持群众性民间文艺活动的开展,促进民间文艺的传承发展。

  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 构建多层次保护体系

  塘厦镇践行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因地制宜,加强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打造非遗品牌,创新传承形式,千方百计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目前,塘厦有塘厦舞麒麟、塘厦客家山歌和塘厦龙形拳三个非遗传承基地。基地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不断吸收新队员壮大非遗传承队伍。

  塘厦镇龙背岭广场的大榕树下,是当地村民乘凉休闲的好地方,有人唱着山歌,也有人坐着闲聊,还有小孩子在打闹嬉戏,廖小连是这里的“红人”。作为第三代客家山歌传承人,廖小连不仅带动乡亲们在广场唱客家山歌,还积极推动客家山歌进校园,指导学生唱山歌。她开设的“小梅花”塘厦客家山歌班,已培养出41名客家山歌小传承人。

  2022年,塘厦龙形拳正式成为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位于塘厦镇莲湖社区的龙形拳传承基地,龙形拳第三代传承人林效明每天都在这里教拳。

  在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和莲湖社区的支持下,龙形拳传承基地培养了近100名龙形拳爱好者。林效明还在塘厦实验小学开展龙形拳进校园活动,免费为师生传授龙形拳,深受好评。

  目前,塘厦龙形拳的传承保护形成了政府指导、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多层次的保护体系。

  积极培育打造非遗品牌 丰富高质量文化供给

  本次塘厦非遗原创作品发布暨首演活动还同时举办了非遗墟市,展示塘厦的舞麒麟、龙形拳、客家山歌、盒篮、红木传统家具制作技艺、舞龙、醒狮、花灯、漆扇、木刻版画、槐园太极拳等一批非遗项目,吸引不少市民现场观赏、拍照。

  一直以来,塘厦镇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培育打造非遗品牌,创新传承形式,多措并举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仅在2023年,塘厦镇就围绕非遗组织举办了多场重磅活动,让百姓零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塘厦镇在对非遗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实现了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在此基础上,该镇以文化优势引领经济优势,大力推进文化强镇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五年来,塘厦镇累计开展艺术培训、演出、比赛、展览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700多场次,荣获国家级荣誉25项,省级荣誉73项,市级荣誉431项。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东莞新闻 DGA13“非遗之花”绽放光彩 李直建2024-06-13 2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