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视觉

触摸到的光明

海国、陈忧子、莫伟浓

本文字数:2310

《橙色的温柔》 刘书悦摄

《簕杜鹃》 张桐尔摄

《时光隧道》 邓洁仪摄

《火》 户园扉摄

《小绿藻》 方薇惠摄

《琶醍晚餐》 何镇业摄

4月29日,广州日报记者陈忧子闭上眼睛,用手触摸花朵,体验在黑暗中拍摄。

6月1日,视障学生何镇业外出活动时,举着自拍杆拍下与朋友们的珍贵合影。

6月1日,视障学生宋海洋将手机镜头透过挂满雨滴的玻璃对准室外天河商圈的建筑,并利用手机的旁白语音和图像描述辅助功能,他“听见”了眼前之景。

扫码看视频 视频/陈忧子、莫伟浓 剪辑/陈忧子、王敏聪 分镜/王敏聪、王紫凤

  视障者学摄影,究竟是热爱还是噱头?如果眼睛看不到,他们要如何欣赏自己的作品,又如何提高自己的摄影技术?近期,广州日报摄影记者通过和广州市启明学校非视觉摄影小组的视障同学的数次交流、互动了解到,依靠新技术的辅助,视障人士独立运用手机拍照及读图不再是梦,手机的无障碍功能和旁白语音能够指引他们拍摄;识图软件则可以用诗意的语言反馈并帮助他们识别所拍图片中的景物。一个原本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美好世界,通过手机摄影与AI识图,在他们的脑海中渐渐变得清晰。

  策划/黄颂豪、海国、徐锦昆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海国、陈忧子、莫伟浓 摄影报道(除署名外)

  2024年6月1日,广州市启明学校白云校区非视觉摄影小组的20位同学跟随学校大巴外出体验无障碍手机摄影。在龙舟水集中的雨季,初二年级视障学生方健坤将手机镜头透过挂满雨滴的玻璃对准室外天河商圈的建筑,利用手机的旁白语音和图像描述辅助功能,他“听见”了眼前之景——“2.5米处有人,他穿了一件蓝色衣服,远处有汽车和房子”。方健坤随后打开手机的拍照界面,双击屏幕进行摄影,立马拍到了一张天河商圈建筑的图片。虽然不知道拍出来的效果怎么样,但是图像描述功能基本弥补了他看不见的那个部分,手机已经帮助他识别出了前方的物体。

  “老师,请问我们拍完照后要怎么P图?”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视障学生方薇惠咨询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耐心解答道:“一般的软件对于无障碍的支持程度不是很好,如果你是完全依赖读屏去使用摄影软件修图,那可能会非常难,但如果要求没那么高,直接用类似‘美图秀秀’之类的简易软件简单美颜就可以了。”

  每一位视障人士所经历的黑暗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是先天性失明;有的则是后天突然失去视力;有的残存模糊不清的视觉;还有的则能感知光和色彩。

  视障学生宋海洋曾经有着正常的视力,保留着对看过的世界的记忆。完全失明后的他,花了很长时间才逐渐适应眼前的黑暗。“现在我已和黑暗安然相处,不再害怕出门,勇气也增加了。”海洋喜欢借助智能手机的旁白功能拍摄学校里的一切——同学们下象棋时激烈的棋局;清新空气中的城市绿地和建筑;宁静的校园一角;公园里浓郁的花香……只见他将手机放在自己的耳旁,根据手机高倍速的连珠炮似的语音引导,他能够在其中选择人像、照片或电影效果等模式进行创作。“我特别喜欢身边有各种声音,不管是人声、音乐声,还是虫鸣蛙叫,只要听到这些声音,我就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万物。”海洋告诉记者,每当他独自待在一个安静得没有一丝声音的房间里,那种被世界抛弃的无助感就会涌上心头。“我还很喜欢做梦。”海洋说梦里总是五彩斑斓的。

  在启明学校任教25年的吴宇新老师自己就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在非视觉摄影小组指导视障学生拍照的过程中,他发现视障学生因为排除了视力因素造成的干扰,会更加注重其他器官带来的感受,也会比健视人更能用心感知身边的事物。“他们对触觉和听觉的感受比健视人更为敏感和深刻,优于常人。”在带领学生外拍的实践过程中,吴老师发现国内外均有多种软件可以对图片、绘画或其他艺术品进行描述,能够快速帮助视障学生了解拍摄图片中的环境和景物。科技的发展让视障人士独自体验拍照成为一种可能,这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校中负责盲文资料制作的陈池林老师则表示,人所获取到的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85%,因此,认为视障生比普通学生能感受到更多东西,这其实是一个误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可能是有些信息容易被健视人忽略,而视障学生的代偿功能则感受到了。比如,视障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在听觉上,因此有些容易被健视学生忽略的声音,视障学生更容易感受到。

  [记者手记]

  有的人质疑非视觉摄影不属于视障人士的领域,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拍的照片,所以提升不了自己的摄影技术,也感受不到获取影像的愉悦,也许他们从听觉、触觉方面去发挥自己的优势,会比执着于仰赖视觉感知才能进行的摄影要更有价值。而媒体对于非视觉摄影的正面评价,对于他们来说会不会是一种错误的引导?在认识启明学校非视觉摄影小组的孩子之前,我也同样抱有这样的疑问。

  但真正接触了视障学生之后,我发现他们并没有从功利的角度去衡量拍照这件事。目前来看,摄影对他们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纯粹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现代科技让他们可以体验到“如同看见”的效果,他们不仅能独立运用手机去拍照,还能根据读图软件的描述将自己所拍之景在脑海中勾勒出来——能自主和自立去做一件事。这本身就让人感到幸福。

  为了尝试理解这些视障学生的心理状态,我闭上双眼,聆听楼下电动车按喇叭的声音、快餐店外卖接单的铃声、房间里家人咀嚼零食的声音、远处飘来的歌声,还有人们的聊天交谈声……我想象着如果此刻自己拿着相机面对窗口,能拍到哪些画面呢?

  每一次拍照都是对一次相遇的记录,需要全身心地参与——不论他们的拍摄对象是人、花、食物、书本、雨水、阳光、云朵、街道、动物,还是自己的手。

  虽然看不见,但视障朋友向往幸福的心与大家是一样的。他们拍下的不一定是十分美丽、有用的照片,却是在生活中真真切切去闻、去尝、去听、去触摸后拍下的图像。你不能用简单的“是否美”去衡量这些照片的价值,心灵的表达决定了它们的意义。

  媒体对这群视障学生的关注是短暂的,最终非视觉摄影会回归生活,视障学生是否会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取决于他们每个人的自我选择。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视觉 A15触摸到的光明 海国、陈忧子、莫伟浓2024-06-12 2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