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名润摄影报道)6月2日,在顺德容桂街道红旗社区接源社、包孟庙的两条长达36米的新龙舟顺利“开龙”,而两个新“龙王”的设计师是“90后”龙头设计师梁耀峰。今年端午前夕,是梁耀峰最为忙碌的一段时间。一个夏日的午后,伴着淅淅沥沥的雨水,记者来到了他的工作间:拉开卷闸门,一捆捆樟木整齐摆放,散发着清香;孤灯下,这名“90后”设计师专心致志地进行龙头雕刻,为即将到来的端午龙舟赛对作品进行最后的打磨。
电锯、水平仪,修光刀、打坯刀……在十来平方米的工作间,与梁耀峰为伴的,除了樟木就是各种各样的雕刻工具。从扒龙舟到龙头雕刻,他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梁耀峰是土生土长的顺德容桂人。自幼受家中氛围感染,他对龙舟文化情有独钟。“仿佛是自带的DNA,对龙舟文化有一种莫名的喜欢。”他告诉记者,从高中时起就试着自己做龙舟模型,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获得了认可。
2016年,容桂街道桂洲社区龙母庙要新做一套龙头,得知梁耀峰有创作龙舟模型方面的经验,于是有人找到了他。这是他第一次接到龙头雕刻的重任。“当时心里很忐忑,毕竟是第一次接到龙头雕刻的任务。”他回忆称,当时他缺乏大龙头的雕刻经验,为此,一方面自己摸索,另一方面积极向龙头雕刻老师傅请教,不断进步。
龙头设计与雕刻,设计摆在首位。梁耀峰告诉记者,这可不是天马行空的设计,而是要溯源龙舟所在庙或坊社,从传统文化中找寻根源,再以设计手法,进行创作和呈现。在他看来,龙头的设计与雕刻,不仅是一门匠心活,也是传统龙舟文化的集中表达,更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竞速”龙舟不同,容桂龙舟文化更倾向于“竞美”。这也给龙头设计与雕刻赋予了更多的创作可能。开木料、打坯、细雕、打磨、上色、装饰等等,一环扣一环。梁耀峰告诉记者,龙头雕刻过程,繁复且漫长,须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雕刻过程会产生很多木屑、粉尘,今年租下了这个地方,当作是自己的工作间。”他笑了笑说。
从2016年的第一套龙头,到2023年第二套龙头,雕刻于他而言是一门爱好,但市场认可度逐步提高——今年,他接单了两套龙头的设计与雕刻,并顺利完成了作品交付。
在梁耀峰看来,如今,容桂的龙舟文化氛围愈发浓郁。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细节:在今年的一套新龙头设计中,根据对方要求,设计稿在当地一名中学生的作品上进行优化,“初稿中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他表示,龙舟文化承载着一代代水乡人的记忆,而在龙头雕刻当中,一刀一刻还原对自然、对水乡文化的敬仰;同时,要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以年轻人的思维持续推动传统龙舟文化与时俱进、出新出彩。